华文作家槟城采风感受文化“守望相传”
时间:2019-08-13 11:20:2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新社槟城8月13日电 题:华文作家槟城采风 感受文化“守望相传”
中新社记者 陈悦
第四届世界华文作家槟城采风团12日在槟城落幕,南开大学教授刘俐俐对中新社记者说,在这里,她感受到了华人对传统文化“守望相传”的力量。
在为期4天的行程中,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华文作家、学者在槟城走访,与当地华社、华教和文化界充分交流。其中,有一场音乐会尤其让采访团成员们惊艳。
这场名为《槟城艳》的演出展示了多首从马来西亚走出的经典华文歌曲。让很多采风团成员们没想到的是,原来《无言的结局》《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南海姑娘》等耳熟能详的华文歌曲,都是出自马来西亚华人创作者之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黎湘萍也告诉记者,其实不仅仅是歌曲,马华文学很早就成为华人文学重要部分。
在参访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朵拉设于槟城的工作室时,其创作的中国国画也让采风团成员们赞叹不已。刘俐俐说,作为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朵拉也许很少见到雪中梅花盛开的景象,但寒梅、牡丹等中华文化的传统意象凝聚在她的文化血液中,让她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宣纸上绘出动人的牡丹争艳、寒梅傲雪。
她说,其实马来西亚华人文艺作品亦如此,这些作品根基和内核,就来自中华文化的传承。
第一次来到马来西亚的黎湘萍则希望进一步探寻,是怎样的水土,能孕育出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绚丽的“花”和“果”。
经过数日的走访,黎湘萍说,“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壤”,居于首功的是马来西亚传承不息的华文教育。
在槟城华人大会堂门前,有整整一面墙上镌刻着当地华社、华人对华人大会堂教育基金的募捐,捐款人从富商巨贾到普通民众,捐款额从几万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到上百林吉特。这面墙吸引不少参访团成员驻足观看。
已经七度来马访问的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袁勇麟说,在马来西亚,几乎每一位华人都曾为华教慷慨解囊,而华文教育,构成了马来西亚华人文化的坚实基础,令其生生不息。
持续四年的华文作家采风活动,有赖槟城当地华社的坚持与努力。前几年,槟城嘉应会馆原计划拆掉重建,但后来发现其中所保存的众多中华传统建筑,会馆立刻停止原计划,决心修旧如旧。如今,嘉应会馆成为槟城又一景点。
也正是这件事触动了槟城华人大会堂主席许廷炎,他感到,作为当地华社组织,华人大会堂要举办更多中华文化交流活动,让槟城华人文化走向世界,也引入“活水”,保持当地华人文化的蓬勃生机。
于是许廷炎委任著名华文作家朵拉组建马来西亚各州华人大会堂首个文学组,并发起这一采风活动。朵拉则笑言,因为人手有限,作为组织者,每一届采风活动她都要拉上先生和女儿、妹妹一起来做义工,“全家总动员”。
在刘俐俐看来,所谓马来西亚华人对文化的守望,“守”是传承,“望”是发扬,在守望的同时,又具备极大的包容性,与不同文明融合交流。
让黎湘萍印象深刻的,则是槟城的“和谐街”,不长的街道,观音庙、清真寺、印度教庙宇和教堂近在咫尺,和谐相处,成为文明交流共处的示范。袁勇麟告诉记者,这次采风活动中,他尤其观察到当地华人创办的宏愿大学,以开放式的教育平台,欢迎各个族裔学生入学学习,共同进步,充分体现了华人文化的包容性。
刘俐俐相信,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这样的文明交流和融合一定能更加顺畅。朵拉也说,“一带一路”倡议愈来愈成为每届采风活动的焦点,对槟城华人文化对外交流和发展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