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A]对标《寄生虫》,网飞又发行巨作!
时间:2021-02-07 17:05:0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有人说这是印度的《寄生虫》,贫富差距,底层人民复仇如出一辙。
有人说这就是印度真实的写照,真实的底层人民。
还有人说没有了载歌载舞的印度电影,处处充满着现实的残忍。
白虎
豆瓣:7.6
午夜,印度街头。
一辆豪华汽车驶过,车内坐着“仆人”司机巴拉姆和他的主人平姬和阿肖克夫妇。
当天是女主人平姬的生日,因此她喝多了酒情绪高涨,硬是拽着巴拉姆,说要自己开车,男主人阿肖克也默许,于是巴拉姆坐到了汽车的后排。
谁知平姬喝得太嗨,没有注意,路边走出个小女孩,她一脚油门冲了过去,女孩倒在了血泊中。
一时慌乱的平姬和阿肖克不知道该怎么办,报警还是逃跑。
而“仆人”巴拉姆却很镇定,他说:像这样的女孩子,一个家族里有十几个,他们父母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叫什么,死一个,不会有人在意的。
巴拉姆开车送平姬和阿肖克回家,帮助主人清理了汽车上的血迹,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做到仆人应该尽到的本分,而这种思想,在印度几乎是根深蒂固,富人就是用来剥削穷人的,而穷人死不死不重要。
巴拉姆就是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印度大家庭,全家17口人,住在印度城郊的破旧村庄,十几口人挤在窝棚大小的土房子,环境差思想落后,所有人都在控制欲极强的奶奶手下挤压工作。
奶奶掌管着家里的财政,手下的孩子们负责交钱和传宗接代,家族里的人越多越好,这样奶奶手里的钱就越来越多,他们像一群被关在鸡笼子里可以被随时屠杀的鸡,毫无人权可言。
在这样的压榨下,巴拉姆的父亲得了肺结核,村子根本没有医院,而即便去到医院也不会有人给穷人看病,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可父亲在火化时候,脚还在微微颤抖,他用身体最后一点本能在抵抗着这个社会,而对于家族来说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压榨的资本。
但巴拉姆从小聪明能干,察言观色学习能力强,就连老师都夸他是“一代只有一个的生物”白老虎。
即便如此巴拉姆也摆脱不了底层的宿命,为了生计被迫辍学去茶铺打工,长大后他和抠门的奶奶借钱学了开车,就一直给主人开车,任他们剥削、打压、给主人洗脚......
但正如巴拉姆说:在印度底层人民想摆脱命运,要么从政要么犯罪。
为什么说这部印度电影堪比《寄生虫》,同样是底层人民对于自己地位的觉醒,寄生虫里一家人生存在半地下室的房间。
他们一开始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的,从地下室走到富人家庭,才发现了世界辽阔,发现了有钱人的生活和自己截然不同时,他们内心的觉醒和转变。
《寄生虫》
而在该片中巴拉姆一开始并不了解自己的命运和有钱人有什么不同,直到他遇见了在美国留学有着人人平等思想的平姬。
她告诉巴拉姆要从现在的环境跳出来问问自己想做什么。
但从小在那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巴拉姆,从来没有人告诉他,需要刷牙也没有人告诉他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摸自己的下体,他从小就待在简陋的环境里,从小就被灌输着仆人思想。
他把自己活得像个牲口。
除了犯罪,通往上层的道路还有一条,就是从政。
电影里有个从底层出来的女议员,她嘴上说着如何帮助底层人民致富,如何帮助底层人民摆脱牢笼。
实际上,她偷偷收资本的钱,拿着有钱人的钱帮他们逃税漏税却不干实事。
现实就是底层人民走到上层去,依旧是官僚主义那一套,什么底层翻身,什么帮助穷人,都是让资本继续压榨穷人的假象。
于是留给巴拉姆就只有一条路,犯罪。
也许一代人总需要有一个突破异类反抗的白虎,而这种反抗,很多时候是别人活下去的希望。
该片改编自阿拉文德·阿迪加印度畅销小说,曼布克奖获奖作品《白老虎》。电影可以说十分还原了原著作品。
而原著实际上更多地阐述了一种穷人的“鸡笼”思想,待在鸡笼里的鸡从来不会想如何从鸡笼里逃出去。
因为鸡笼里有吃有喝,每只鸡都是一样的生活,日复一日。
书中有句话这样写道:
“它在篱笆后面来回走动。黑色的条纹和被阳光照亮的白色毛皮在深色竹篱笆的缝隙中不停地一晃而过,……它一遍又一遍地走着同一条直线——从竹篱笆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然后转身以同样的节奏走回来,仿佛中了邪一样,它是用这种走路方法来给自己催眠,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忍受这牢笼”
可是,你有想过鸡笼又堪比于社会,有什么不同呢?
很多时候迈出鸡笼的勇气我们没有,门口似乎有个声音呼唤着,却从来没有人真的敢踏出去。
我们一直以为有人囚禁着我们,但实际上:
“你寻找钥匙找了很多年,但那扇门其实一直开着!”
出处:头条号 @大壮杂谈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