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龙:心衰患者应重视早期病因干预和自我管理
时间:2021-12-02 10:00: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力衰竭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病理过程,可以延缓心衰,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心衰恶化的发生。”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王肖龙做客人民日报社旗下新媒体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专家谈“心”》系列科普节目时表示,心衰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外,还要做好心理、营养、体重、饮食的监测和规范药物治疗的综合自我管理,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自我监测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措施延缓心衰进展。
“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是心衰,除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疾病外,还有一些肺血管疾病可以导致心衰发生。”王肖龙表示,由于我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居民越来越长寿,这也导致心血管病患者在寿命更长的同时延长病程,心衰随之而来。要针对这些病因积极干预,以减少心衰发生。这些心血管疾病初期可能无心衰表现,但到了后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浮肿或全身浮肿等症状就代表心衰已发生。
如何判断心衰发生?王肖龙介绍,如果患者活动时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晚上睡觉时出现胸闷、气急且必须要坐起来才能缓解的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某些患者出现下肢明显浮肿、夜间躺平易咳嗽、浑身无力、活动时抬不动腿等症状,就有可能发生心衰。已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冠心病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或排除心衰。
“心衰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病理过程,可以延缓或缓解心衰,但不能从根本上阻止心衰恶化的发生。”王肖龙表示,急性心衰是过量输液或一些可逆转因素造成的心脏负担加重而引发的状况,慢性心衰则是心梗后、高血压终末期的一种状况,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等方式延缓心衰发生的进展。心衰患者突然恶化这一状况属于急性心衰。慢性心衰进程中也会出现急性发作的状态,规范的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生活方式,包括水跟盐摄入的限制都有可能降低心衰的发生率、死亡率。
王肖龙表示,针对慢性心衰,现代中医在临床上目前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非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等,运动治疗、康复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对延缓心衰也能起到良好作用。他举例说,中医治疗讲求辨证施治,针对心衰的不同类型会推荐使用相应的中药来治疗。例如气虚血瘀型心衰,在心衰的发病机制中,气虚有很大比重,因此在临床会用到一些补气的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发力症状和心脏功能。针对气虚、气阴两虚型和阳虚型心衰,也可以运用传统的中药去进行相应干预。药物干预必须根据患者相应症状进行辨证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疗效。
对于心衰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王肖龙表示,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改善患者质量,减少因心衰加重而住院的次数和降低患者死亡率。心衰患者需要多维度、多方位的综合管理,首先应提高医疗方案的实施和药物依从性;其次要避免加重心衰的生活方式,饮水过量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要注意少盐限水,多补充蛋白质、鱼类等食物,还要时刻监测自身体重变化;最后,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认知,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和临床愈后不良,所以心衰患者要注意自我情绪调节。
谈到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季应如何预防心衰,王肖龙表示,冬季寒冷,心血管病患者受冷血管收缩会造成血压增加,冠心病患者会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率进而导致心衰发生。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首要做好保暖,避免冷刺激,减少心衰的发生;其次,心衰、冠心病合并心衰或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除了要针对病因做个性化处理,也要规范服药和注重保暖;最后,心衰患者除了疾病防治外,还要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做好盐跟水质量的控制、常态化测量体重、规范服药等,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自我监测和危险因素控制等措施减少心衰发生。
他特别强调了高血压的管理。高血压是心衰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长期控制达标可以减缓心脏纤维化、心衰进程;针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护可减少冠心病、心梗发生,也有助于减少心肌数量的破坏,从而降低心衰发生率;此外,心律失常、房颤也是引起心衰的重要因素,要针对这些病因积极预防,积极干预血糖、血脂、血压等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