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地区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时间:2022-06-12 12:00: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抓好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在哪些情形下要提供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确定这些核酸证明有效时长的依据是什么?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聚集性疫情发生以后,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学确定制定核酸检测策略,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避免盲目地扩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将受检的人员按照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开展核酸检测。封控区应该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核酸筛查,管控区要在48小时完成首次的全员核酸筛查。
贺青华强调,就是说在疫情发生以后,一定是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检测的人员、范围、频次统筹安排。封控区一定是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检测,管控区在48小时内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这些人员不得外出,但是疫情发生地的低风险地区和防范区确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各地可以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调整。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低风险地区、低风险人群、长期居家人群,没有必要进行频繁地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有疫情的地区。”贺青华说。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表示,近期,北京实施了分区分级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为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及早发现疫情风险,经过风险评估,将进入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主要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考虑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的潜伏期是在3天左右,72小时之内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居民核酸检测的频次,尽量减少疫情防控措施给市民带来的负担,尽量减少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产生影响。
对于步行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核酸检测是实现有效预防的重要手段,“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开展高效、便捷、优质的核酸检测服务是非常必要的。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当中,像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由于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因此在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为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和便捷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利于提高疫情监测预警的敏感性,筑牢疫情预警发现的体系;有利于更早地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实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现大规模和爆发式的聚集性疫情。
郭燕红强调,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并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输入风险比较高的,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设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以及检测的频次,主要是根据当地疫情发生发展的情况和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因时因势来确定,不能够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