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谨慎处理胸痛,避免“误入险境”
时间:2022-10-13 16:06:4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诊治经过
入院辅助检查
白细胞10.11×109/L,红细胞4.06×1012/L,中性粒细胞89.4%。肌红蛋白(Mb)90.5 μg/L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7 μg/L,肌钙蛋白T(TnT)0.048 μg/L。D-二聚体10.80 mg/L。总胆红素14.70 μmol/L,谷丙转氨酶8.8 U/L,谷草转氨酶16.3 U/L,尿素7.5 mmol/L,肌酐89 μmol/L。血淀粉酶53 U/L,血脂肪酶67 U/L。超敏C反应蛋白4.00 mg/L。复查血淀粉酶41 U/L,血脂肪酶32 U/L,Mb 56.2 μg/L,CK-MB 1.8 μg/L,TnT 0.091 μg/L。
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抬高0.1~0.4 mV(图1)。
血气分析:pH 7.42, CO2分压34 mmHg, O2分压139 mmHg(吸氧3 L/min), HCO3- 23.5 mmol/L。
腹部彩超:因大量气体干扰,各脏器显示欠清晰,胰腺显示不清,余未见异常。
冠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明显钙化伴重度狭窄,最狭窄处几乎完全闭塞,左前降支冠脉支架置入;回旋支近端重度狭窄,最狭窄约90%;右冠全程多处中度狭窄,最狭窄约75%(图2)。
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径 71 mm,左室收缩末径 63 mm,左房前后径 36 mm,射血分数40%。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伴左室功能减退,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最薄处约3.8 mm。
胸腹部增强CT及冠脉CT血管造影(CTA):心脏增大,前降支近段及右冠脉可见钙化。主动脉弓、 胸腹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开口处、双侧髂总髂内动脉见钙化,双侧肾动脉开口处轻度狭窄。胸、腹主动脉至肾动脉水平主动脉夹层,瘘口位于主动脉弓,约6 mm, 真腔位于右侧,假腔位于左侧,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均发自真腔。假腔内见散在斑片状高密度影及血栓形成,腹腔干开口处受压,稍狭窄。(图3)
治疗
入院后给予重症监护,持续心电监测,吸氧。予以双重抗血小板、他汀等治疗后急诊冠脉造影,并完善一系列检查。CTA诊断合并主动脉夹层后,停用抗凝药,予绝对卧床休息,β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和心室率。
出院诊断
1.主动脉夹层;2.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左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 3.室壁瘤;4.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诊治体会
该病例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心电图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改变,冠脉造影检查后均考虑ACS,后经完善相关检查,发现有主动脉夹层。
提高ACS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识
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治疗上与ACS不同。前者应尽早溶栓或行介入并积极抗栓治疗,后者严禁溶栓及抗凝治疗,否则易诱发夹层破裂而死亡。因此,对ACS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病因。对考虑ACS者,急性期休克表现、血压不降反升、血压改变与休克表现不呈平行关系,应警惕主动脉夹层可能。
主动脉夹层合并ACS时,两者常相互影响,病情更加复杂,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往往被忽视。且主动脉夹层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似,以胸、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一旦合并有心电图改变时,临床医生习惯思维往往首先考虑ACS。需注意的是,约2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改变。
上述病例心电图改变并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并发可能。上述病例冠脉介入手术为桡动脉径路,不经过降主动脉,因此手术导致降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小,主动脉夹层应为此次胸痛原因,冠心病可能为并存病或“旁观者”。
如何鉴别
主动脉夹层所引起胸痛多开始即达高峰,疼痛部位沿血管内膜撕裂方向转移,持续时间长,止痛剂、硝酸甘油治疗效果差,可伴有血压升高,心肌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主动脉夹层心电图一般只有ST段抬高,而无Q波形成且无动态变化。上述表现与急性心梗压榨性痛逐渐进展至高峰,疼痛部位、放射部位相对固定,心电图和心肌酶呈动态变化,血压降低,止痛剂、硝酸甘油有效等特点不同。
此外,主动脉夹层主要是CK-MM升高,而CK-MB升高不明显。对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的患者,可多次随访CK-MB值辅助判断。
血浆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对因急性胸痛人院的患者尽快做出倾向性诊断。ACS、肺栓塞(APE)、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可以出现D-二聚体升高。
有研究显示,APE组和主动脉夹层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ACS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最高,故对于D-二聚体水平严重升高的病例,应高度警惕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必要时可行CTA检查以排除。
总之,对于因胸痛或腹痛入院考虑ACS的患者,需提高警惕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性,常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增强CT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