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年夜饭都吃啥,这次我终于知道了!
时间:2020-01-10 16:21: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跨进2020已经好几天,却还是没有打起精神来面对新的一年?大概是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飘到了春节吧。
在这段每年中最想躺平做咸鱼的日子里,往往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一边盼着七天长假,一边又觉得过年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但最近围观的一档节目,让我捡起了仪式感,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充满了期待。
在紫禁城600岁这一年,故宫从年初就开始了新动作。前些天的鼠宝宝算是为这里的“本命年”预热。
而《故宫贺岁》这档故宫和腾讯联合出品的节目,更是权威地带我们近距离围观了紫禁城里的年味。两集看下来,觉得传统新年,和现在的习俗也没什么不同。
每到年底,讲究的就是喜庆热闹,找个机会相聚一堂,辞旧迎新。今天的白领们为了年会上表演什么节目而头秃秃。
乾隆年间的御用社畜们也有自己的聚会。他们的年会,就是乾隆宴请大臣的私人聚会——茶宴。
在茶宴上,获邀的大臣要和皇帝即兴联诗,这可是整个宴会的重头戏。早些年间,皇帝年节前的宴请还是喝酒的;为了保证联句顺利进行,到了乾隆年间,就固定以茶代酒。
联句的内容和大家在年会上总结工作展望未来也差不多,只不过朝廷重臣们的工作,就是天下社稷了。
为了避免大臣们当场文思枯竭的尴尬,像和珅这样“机灵”的人就会率先透题。
我们今天的年会上,大家都盼着吃香喝辣;紫禁城里的年会也有大福利:品尝帝王原创新春特饮。乾隆用梅花、松子和佛手,发明了“三清茶”的配方,讨个福寿绵延的意头。
到了正经过年那几天,皇帝也和我们一样要阖家团圆,只不过流程要复杂得多,地点也要更高端:皇帝的团圆宴,都摆在乾清宫正宫。
一年四季,无论南方小伙伴们在吃什么节令限定食品,北方人的节日仪式感都来自于饺子。
正宗北方人紫禁城住户当然也不例外。初一早上起来,皇上就会先吃饺子,还是小众精选的菠菜猪肉馅。
为了吉利,御膳房还是使出了小小套路。四只饺子其中的两只都被包进了钱币——只要皇帝不是非酋本酋或者突然厌食,怎么都能保证他讨到新年的头彩。
可是,皇家规矩繁多,连团圆饭都要分成两顿来吃。初一早上,皇帝和自己的后妃们会一起共进早膳。
到了晚膳,皇帝才会和皇子、亲王等等男性亲属共同享用晚宴。
因为清朝的男女大防依旧严格,妃嫔们在五十岁之前不能跟非亲生的皇子见面。
要是严格按照史实来拍的话……甄嬛,扑街。
而真正的宫宴,也不像宫斗剧里演的一样排排坐。
而是皇帝面前摆着一个大圆桌,桌上会摆上八路、成百道的菜,皇子亲王分列两侧,菜品轮流转到每个人面前。光是盖圆桌的桌围子,就能铺开好大。
虽然乾隆的审美成了网络上的段子,但乾隆一朝的工艺已经是世界顶峰了。宫宴上用到的餐具全都是当时最精雕细琢的。
虽然排场大、体面足,但当时一顿家宴下来的幸福感,可能也不会比我们今天的年夜饭高多少。
首先是为了保温和方便,再加上满族的口味影响,年夜饭的菜品种类比较单一,以蒸、炖为主。
还有一种烹饪方式,叫做“烀”,是少放水版的煮,具体应用见于代表作东北烀肉。
没错,东北菜,可是清朝宫宴的C位。作为东北菜灵魂的酸菜,更是紫禁城宫宴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对于从小吃遍各地美食的现代人来说,古人烹调食物的技巧有限,还真不一定有多香。
其次,物质条件就摆在那,皇帝家也没有余粮啊。围观一下菜单就能发现,宫宴上最常吃的,还是鸡、鸭这些常见的食材。
太后寿宴上会吃的“上青玉版“、“天厨玉粒”,听名字金尊玉贵,其实是白菜和白米饭。
婉嫔,就是乾隆那位无功无过,靠活得长晋级成贵太妃的妃嫔,则在家宴上进献过一品热锅。
能拿来献宝的,应该也是自己小厨房常做的、最得意的菜品。看来多吃火锅心情舒畅,还真的能养生啊!
通过《故宫贺岁》的科普,我们和皇帝之间的距离感好像小了很多。
就拿头两期的主角乾隆来说,他的心思、偏好,乃至得意与无奈,都在过年这几天的起居里,被一一展现了出来。
皇帝是一家之主,但更是一国之主。他的每一个行为,都有着浓厚的朝堂色彩。
重华堂茶宴,作为年末的皇帝私宴,要表达的是他对臣子的尊敬与重视、 对汉文化的亲近与孺慕。
哪位臣子能受邀请、臣子的座位如何排布,都代表着朝堂上的学问。官职较低、实际上并不受宠的纪晓岚,在茶宴上就远没有和珅出风头。
我们过年还能放长假,皇帝的新春,从睁眼就是SOHO办公。大年初一早晨,他要面见群臣,再带领臣子去拜见太后。
这对母子之间的相处,也是皇家为民间孝悌做出的要求与表率。
“第一家庭”的团圆饭也不是能放松的时候。乾隆四十八年,他就在正月初十宴请了1308个皇亲国戚,大摆了530桌。
这么多宾客在场,座次位序如何安排的背后也隐藏着权力与地位的关系。
最外层的人,甚至都坐到了院子里。在这样的寒风中吃饭,实在没什么享受可言。对于宾主双方而言,这都是一场意义大于实质的宴会。
但是,紫禁城对于今人来说是一座博物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权力的斗兽场,对于皇帝来说,却是他从小生活的家。
乾隆在茶宴上以诗会群臣,固然是政治手腕,但大臣们也是他仅能接触到的一群人。
他也是真的抱着诗文唱和的心情,在政事稍微轻松的年关,和朋友们举行一场风雅的宴会。
乾隆的茶宴选择在重华宫举办,这是因为重华宫对他来说意义特殊。这是他做皇子时的潜邸,相当于他的私人空间。
高处不胜寒的帝王当然需要朋友。《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铁三角,就完美地诠释了这种双重性的关系。
一方面,乾隆依仗着朝中以纪晓岚为代表的贤臣,他们是皇帝在朝中的利刃。
但水至清则无鱼,乾隆也需要作为人的自由,需要贴心的朋友,而不是时时刻刻盯着他的忠臣。
和珅和纪晓岚分别对应了乾隆为君和为人的一面,他们三个都对此心知肚明。
在后宫,春节也是最为温情的几天。在乾隆和嫔妃的家宴上,嫔妃们还会从自己的小厨房进献一道菜,其乐融融。
因为《延禧攻略》被大家熟知的孝贤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真正的白月光。
富察皇后和乾隆成婚的时候,就住在重华宫里。
成为皇后之后,富察居住在长春宫。每年春节初一早上,她走出敷华门,去往乾清宫和乾隆与嫔妃们吃一餐团圆饭。这样以紫禁城为家的日子,在富察溘然长逝前,过了13年。
富察皇后过世两年后,乾隆突然思念亡妻,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内人例事迎佳节,勉强酬春付管弦。
彼时正是乾隆十五年的新春,这个最讲究吉祥与喜庆的节日。阖宫欢庆,但发妻不在,对于乾隆来讲,就只是一个强颜欢笑的场合了。
是丈夫也是“第一家庭”的家主,是朋友也是翻手为云的帝王。《故宫贺岁》的碎片里呈现出的乾隆的形象是如此地立体。
乾隆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史书中,在荧屏上,在紫禁城里,有无数个不同的乾隆。
90后脑海里的“乾隆”,可能是那个嬉笑怒骂间权术制衡的掌权者。00后印象里的“乾隆”,可能是多情又无情的“大猪蹄子”。
这些通俗传播浅显而又强效,往往是普通人认知历史的第一步。如今的故宫专业研究员王志伟也是因为童年回忆电视剧才对紫禁城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故宫贺岁》选择了春节这个紫禁城最有人情味的时间点切入,让我们能够以更为温和质朴的方式,平视这群住在城里的人。
年关时的亲友团圆、除旧迎新,就像人一生中的横切面缩影。
也只有在这样一个不疾不徐,放松和气的环境里,我们才能在谈笑之间,更了解这座紫禁城曾经居民的胸襟,也找到自己在其中的意义。
在跟风玩乾隆爱写诗的梗之后,我们又何尝不能从他身上观照自身,明白日常中的美感不是为了让他人喜欢,只是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历史从来不是死气沉沉的故纸堆,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加以解读和演绎之后,它才能变成焕发生机的文化宝藏。
《故宫贺岁》中 的生活之美是历史留下的春节礼物,而春节,本身就是时间的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