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诱发电位5大分类,一文盘点!

时间:2022-12-16 06:00:2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各种脑诱发电位,全是干货!

脑诱发电位(EP)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内在或外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

对感觉器官或周围神经的刺激会激发相应皮质区域以及皮质下中继站的反应。诱发电位可以协助医生诊断及鉴别诊断相关疾病,在临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故笔者总结脑诱发电位的具体分类,以供同行们参考。

视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VEP)也称皮质视觉诱发电位指头皮记录的枕叶皮质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VEP可根据刺激的性质分为模式光VEP、弥散光VEP及其他类型的VEP。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棋盘格翻VEP(PRVEP)及闪光刺激VEP(FVEP),前者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后者波形及潜伏期变化大而且阳性率低但适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及其他不能合作者。

检查通常需要在光线较暗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前应粗测视力并矫正。刺激形式一般为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记录电极置于01、Oz和02,参考电极通常置于Cz。

刺激频率为1次1秒,分析时间为500ms,叠加次数为100-200次。检测时受试者距离刺激器75-10em,注视屏幕中心点,两眼分别测试,每侧重复测定2次。

PRVEP是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N145。其中P100被认为是来自第一视区(17区)或中枢区的动作电位。P100潜伏期最稳定而且波幅最高,是PRVEP唯一可靠的成分。

P100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通常为均值士3SD以内。异常的判断标准为P100潜伏期延长>均值土3SD,两眼潜伏期差>10ms以上,波幅<3uV或波形消失等。

图1(来源于文献[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可以研究听觉刺激的效应。将1000-2000次嘀嗒声交替之于一侧耳部,通过头皮电极记录信号并由计算机放大。

每次刺激后10ms内头皮记录到5-7个波。根据现有研究结果,前5个波潜伏期稳定,波形清晰,在脑干听觉系统中有特定的神经发生源,因此有肯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I、III、和V波的出现率为100%,价值更大;后两个波的起源尚不清楚。

BAEP是检验脑神经(听神经瘤和桥小脑脚其他肿瘤)和脑干听觉通路特别有用的方法。

已确诊的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有一半BAEP检查出现异常,可能诊断MS的患者中也有少于一半的人BAEP检查表现出异常(通常为I波与III波之间的反应时间以及皿波与V波之间的反应时间延长),患者甚至可以没有脑干损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

该检查也用于评估使用了具有听神经毒性药物的婴儿、儿童以及癔症患者的听力。

BAEP异常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波形、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双耳各波潜伏期差(IDL)、及波幅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BAEP各波(V波)均消失。在排除技术因素的条件下,并用过高刺激强度和较多的平均次数,仍然引导不出BAEP者可属异常。

2、在排除技术因素的前提下,波I或II之后各波均引不出者属异常。

3、PL和IPL异常。以均值加3倍标准差为正常值上限,在听力正常的前提下。但在波不能检出时,可用外耳道针电极或鼓膜/银球电极记录的PL代替波IPL,测IPL,这与以波的PL为标准进行IPL测量完全一致。

4、左右耳的PL和IPL的耳间潜伏期差(LD)在正常受试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听力正常成人,个体的ILD最大值不超过0。2ms。根据临床经验,在双耳听力或纯音听阈正常的前提下,PL和IPL的ILD值如果超过0。4ms就有临床意义。

5、BAEP波幅的相对值,波V或波IV、V复合波与波I的振幅(Amp)比临床较为常用,正常人该比值>1。

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SEP)是将表面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在感觉传人通路的不同水平及头皮相应的投射部位记录其诱发电反应。

无痛性经皮电刺激作用于正中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然后在锁骨上欧勃氏(Erb's)点、C2脊柱以及对侧顶叶皮质记录诱发电位,或在腰椎和对侧顶叶皮质记录诱发电位。

正中神经刺激对侧顶点记录的主要电位是P14、N20、P25和N35;对侧额点记录的主要电位是P14、N18和N30。周围电位是Erb's(N9)和C7。异常的判断标准为波形消失或低平、各波潜伏期和间期延长、两侧潜伏期差明显增大等。

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可以证实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通过记录外周神经、脊神经根、脊髓、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内侧丘系至对侧丘脑、顶叶的感觉皮质中枢的冲动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平均处理,来确定损害的部位。

如果传导延迟发生在接受刺激点与Erb's点或腰椎间说明是周围神经的损害;如果发生在Erb's点或腰椎与C2间说明是相应的神经根的病变,常见脊髓后角病变;如果是内侧丘系至对侧丘脑、顶叶的感觉皮质中枢通路受到损害可以发现至顶叶皮质发出的波延迟。

这项检查在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对确定吉兰-巴雷综合征、颈腰椎间盘损害、多发性硬化、颈腰椎关节强硬等疾患中脊神经根、后角、脑干等结构的损害极有帮助。

图2(来源于文献[1])

图3(来源于文献[1])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MEP)指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及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可用于了解中枢运动传导功能。

一般是使用无损伤性电刺激或磁圈刺激,刺激头皮相当于运动投射区部位,可以诱导出对侧肢体的电活动反应,再在C7棘突和Erb's点增加刺激,也记录到上肢和手部的电位,由此测算出运动皮质到颈髓上端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肢刺激部位为大脑皮层运动区、T12和L1及胭窝等,记录部位多为曲拇短肌和胫前肌等。临床用于运动通路的病变和检测瘫痪肢体的康复状态。

事件相关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ERP)又称内源性事件相关电位,是与认知过程有关的长潜伏期诱发电位。ERP主要研究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亦即探讨大脑思维的轨迹。

P300是应用最广的ERP,其刺激形式有声音、视觉、体感等,以声刺激应用较多。P300测定主要反映大脑皮层认知功能状况,是判定痴呆程度和智能水平的灵敏指标。对精神分裂症、假性痴呆也有定的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测谎等研究。

与脑电图检查比较,诱发电位检查最具特征的一点是不受麻醉、镇静药物、甚至大脑半球损害的影响。因此在无法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可以使用这种检查来检测大脑功能。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诊断标准,但是建议每一个实验室须确定自己的标准。

参考来源:

[1]《神经病学》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2]姜婷婷,胡越。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5).

[3]彭超,汤颖。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新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2).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上一篇: Neurology:全身麻醉与非全身麻醉...

下一篇: Neurology:WAKEUP 试验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