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对话」徐大志教授:新辅助化疗在胃癌治疗中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3-01-12 18:02:0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4位、第3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新辅助化疗在局域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徐大志 教授 :目前,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或者亚洲其它地方,不同医生的处理策略不太一样。总体而言,欧美新辅助化疗做的比较多,亚洲地区相对少一点。当然我们做这些治疗是遵循一定的指南和证据的,欧美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英国的MAGIC研究,德国的FLOT研究证明了新辅助化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总生存期(OS)的获益。也就是说,相比不做新辅助化疗,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以后总的生存期延长。相关文章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等权威期刊,但是亚洲地区的研究结果还不太一致。 徐大志 教授 :导致东西方在新辅助治疗模式的差异,我认为主要还是手术同质化的问题。因为,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国家虽然做了新辅助化疗,但是它的总生存期并没有比亚洲国家没有做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要好。也就是说,亚洲国家虽然没做新辅助化疗,甚至分级偏晚,但是我们的生存率相比欧美国家要高。这说明手术是整个治疗的核心,对于以手术为根治手段的肿瘤来讲,手术质量是第一重要的。D2手术是目前最规范的胃癌根治术,我们分析比较了几个临床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的手术D2做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做的是D1手术。与欧美国家的医生交流后,我们发现很多治疗模式是不一样的。由于欧美国家的患者肥胖,胃癌发病率低等客观因素,导致他们的手术质量可能不太理想,只能以化疗药物甚至放疗进行弥补。尽管生存期相对于手术治疗延长了,但是与我们亚洲国家相比,他们的生存率还是不够高的。因此,我认为手术对于可以根治的胃癌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不同的医院,如果医生的手术质量不过关,光靠化疗药物进行弥补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评价一些以手术为根治手段的一些治疗模式,无论是辅助化疗还是新辅助化疗,手术质量是核心。手术同质化的前提下,比较才有意义。 徐大志 教授 :一方面,理论上讲,新辅助化疗使得肿瘤缩小降期以后,肿瘤手术更简单,但是万一治疗没效果,就可能会错过患者最佳的手术治疗机会。主要原因是目前针对胃癌的化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太好。虽然对比以前有进步,但整体而言,它对胃癌的治疗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另一方面,我们在临床研究评价指标上还存在一些争议的地方。目前认为,总生存期是金标准,以总生存期为终点指标的文章,大家认可度较高,发表杂志也往往比较好。但是,像韩国的PRODIGY研究以及我国的RESOLVE研究等,比较是DFS这种无疾病生存的资料,对于胃癌来讲不一定很准。也就是说,我们发现的DFS很好,但是却未必能够带来患者的OS的获益。 徐大志 教授 :分期系统是肿瘤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2010年的时候,东西方在胃癌分期标准上,实现了统一。目前,全世界都是通过TNM分期来判断胃癌分期。T代表浸润深度,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情况。通过这三个指标就可以判断肿瘤是早期、中期,还是晚期?预后如何?患者最长生存期是多久?适用什么样的治疗模式?这是大家通用的一个标准,可以说是肿瘤的身份证。简单来讲,首先要看有没有远处转移,一旦胃癌出现了肝转移、肺转移等,很显然就不用考虑T和N,就是晚期了。目前,大多数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在两年以内,我们大部分治疗模式还没突破两年时间。虽然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逐渐提上日程,但是对于晚期胃癌而言,两年还是一个门槛。在没有远处转移的时候,我们再看T和N。基本上,都是以T,N,M这三个指标,来定义肿瘤的早、中、晚期。 徐大志 教授 : 近20年来,胃癌治疗领域有几个大的转折性的事件,奠定了不同治疗模式的基础:2000年以后,ACTS-GC研究及CLASSIC研究奠定了胃癌辅助化疗的地位;2010年TOGA研究的发布,奠定了胃癌靶向治疗在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地位;2020年CheckMate-649研究以及中国ORIENT-16研究的发布,奠定了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的地位。每一步的突破,把患者的生存期至少延长了3~5个月时间,从12个月左右,到15个月,再到18个月,在一步步的提高,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是也看到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