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艾滋病病毒携带儿童无法入校,身心治疗应双管齐下

时间:2023-09-08 18:57: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谈到“识字”,原本一直害羞地笑着,却不回答记者问题的小瑞,马上瞪大眼睛,透着兴奋:“这个字我认识。”

想到校园里去上学吗?“想。”小瑞点着头,满脸期望,眼神里却有着“这可能吗”的疑问。

七岁半的小瑞,是江西省上饶市某村的“事实孤儿”,也是一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去年9月,他正式入读镇中心小学。但和其他孩子不同,他只能在家上网课。其他学生的家长,不愿小瑞到学校读书。村里没有孩子肯跟小瑞玩。多数家长虽知道艾滋病毒的传染途径,但担心孩子们喜欢打闹,常有磕碰出血,不愿让孩子有一丝风险。相比同龄孩子,小瑞的身体、智识发育较迟缓。公益机构的志愿者更担心,随着年龄增长,不正常的家庭,教育、社交环境缺失,会严重影响小瑞的成长。

据澎湃新闻获悉,对小瑞的情况,当地很重视,多个部门正研究“最优方案”。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性行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尤其在2010年之前,90%的儿童HIV感染均来自于母亲。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三种可能

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在怀孕期胎儿可能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与母体的循环细胞和体液接触,从而在子宫内感染艾滋病病毒。

②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在分娩时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其宫颈和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存在,因此婴儿极可能在未受保护下通过产道时直接接触而受感染。

③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孕妇,产后也可通过母乳喂养而使婴儿感染。

在全球努力终结艾滋病的道路上,儿童和青少年一直被落后在后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数据,至少有30万名儿童在2020年感染艾滋病,12万名艾滋儿童因病死亡。这也就意味着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感染,每五分钟就有一个孩子因为艾滋死亡。

然而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刚刚发布的《2022年全球艾滋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52%感染艾滋病的儿童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数据远远落后于成人(76%)。

对儿童来说,主要障碍依然存在,如持续的母婴传播、HIV检测的可用性、启动治疗的缓慢、较差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最佳儿科配方可用性。

HIV 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

儿童HIV感染儿童应尽早开始ART,如没有及时进行ART,艾滋病相关病死率在出生后第一年达到20%~30%,第二年可以超过50%。

1、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

儿童一旦确诊HIV感染,无论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低,均建议立即开始ART。如某种原因不能启动ART,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毒学、免疫学和临床状况,建议每3~4个月监测一次。

HIV感染儿童抗病毒治疗方案:

2、HIV 感染儿童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监测

(1)病毒载量是衡量ART效果的首要检测指标,治疗6个月后,每年或怀疑治疗失败时检测;

(2)CD4+T淋巴细胞可作为监测ART效果的另一项有益的指标,每3~6个月检测1次,但其本身不能确定治疗成功或失败;

(3)临床监测是儿童监测的必要部分,每次随访均应进行身高、体质量、生长发育标志及依从性监测。

3、儿童初治失败的处理

治疗失败后,最好根据耐药结果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1)初治NNRTIs方案失败,换用DTG或增强型PIs+2 NRTIs,PIs首选LPV/r;

(2)初治LPV/r方案失败,一般不是LPV/r耐药,可改善服药依从性,3个月后复查病毒载量。如病毒仍未控制,则换用DTG+2 NRTIs,如DTG不可及,则换用RAL+2 NRTIs;如DTG和RAL均不可及, 3岁以下儿童则维持原方案并进行依从性指导,3岁以上儿童可改为NNTRIs+2 NRTIs,NNTRIs首选EFV;

(3)治疗失败后NRTIs的替换,ABC或TDF更换为AZT,AZT更换为TDF或ABC。

HIV感染儿童的社会与心理支持

艾滋病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症状。心理问题在儿童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艾滋病儿童在青春期或青春前期,躯体和心理发育急剧变化,开始意识到疾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影响,担忧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自卑、敏感、叛逆、自暴自弃、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国内有研究报道受艾滋病影响儿童 SCL-90 的各项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儿童存在强迫、寂寞、抑郁、孤单、注意力不集中、抵触情绪、无助等心理症状。这些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合理有效地解决,将会影响 HIV 感染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然而,艾滋病感染儿童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我国心理干预仍是关怀活动中的薄弱环节。

国内外研究对艾滋病儿童的心理干预主要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进行,且研究证实,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艾滋孤儿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目前我国相关的心理治疗研究有限,在HIV感染儿童的心理治疗研究之路上仍有许多值得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HIV感染儿童,拥有规范的疾病治疗、到位的社会支持、良好的心理治疗,才更有利于此类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 从了解aHUS出发,让罕见成为“常见”

下一篇: Front Immunol:免疫检查点抑...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