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里的“灯泡征”
时间:2023-10-13 11:29:5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灯泡征”是指肝血管瘤在MRI的特征性表现。肝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大多数病灶为圆形、类圆形,边缘清楚,锐利。在T1WI上病灶多呈均 匀的低信号;在T2WI上一般呈均匀高信号,并随回波时间的延长病灶信号强度随之增高,表现为特征性的“灯泡征”样高信号,这是肝血管瘤特征性MRI表现。也是鉴别肝癌的重要指征。
图1 CT平扫横断位可见肝 S6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平扫46hu,边界较清晰。图2 CT增强扫描可见静脉期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缘强化为主。图3 MRI平扫 T1WI呈低信号。图4 T2WI呈高信号,信号均匀,呈现“灯泡征”
A 为肝右叶椭圆形病灶 T2WI 异常高信号,可见“灯泡征”;B 为增强扫描,可见结节状强化病灶,延迟期呈反相填充
肝血管瘤是临床中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常为单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其中女性患者多见于男性患者。肝血管瘤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瘤体增大可 压迫毗邻组织及器官,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等症状,需要及时有效 检出并进行相关治疗。
扩展阅读: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肝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由残余的中胚叶或血管细胞形成,其病理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血管内皮瘤及硬化性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肝海绵状血管瘤来自肝动脉末梢瘤样畸形,可发生于各年龄,数量和大小不一。显微镜下见大小不等的囊状血窦,犹如海绵。
病理表现
单发或多发,可位于肝包膜下,向外突出于肝表面,也可比较深在。肿瘤被覆结缔组织被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由充满血液的血管囊腔构成,囊腔间有纤维性分隔。肿瘤可发生纤维化,钙化及血栓形成。
MR及CT表现特点
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但无假包膜。平扫呈均匀低密度或等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呈明显的不连续的结节状强化,随时间推移,强化区域进行性向中心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高密度或等信号充填。较大的病灶中心可见始终不充填。
早出晚归的增强特点。
但有些血管瘤、尤其是大的血管瘤,即使延长时间足够长,中心也存在不强化区,原因是纤维化、血栓形成及变性。根据强化范围及对比剂填充的顺序。分三种类型:1型: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延迟期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2型:早期周围结节状强化,对比剂渐进性向内充填及结节状强化融合,最终为均匀性对比剂填充;3型: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对比剂渐进性向内充填,但最终中心仍未低信号。强化类型主要取决于瘤内血管腔的大小、有无纤维化、出血,以及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多有肝硬化病史,无亮灯泡征,单发或者是巨块型,有包膜,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呈“快进快出”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