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来到谢灵蕴身边,微微驻足,彻底挪不动腿了。
此时谢灵蕴正在作答最后一道大题,这是一道难度极高的组合题,别说是高中毕业生了,就是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想要解答出来都不容易。
而且这道题是当今数学家梁高远教授出的,对方可是院士大牛。
震惊过后,他看了眼谢灵蕴手边的草稿纸,上边密密麻麻的。
“……”监考老师蹙眉。
草稿纸上还有好些从未见过的公式,她为什么要胡乱写出来?
难道是自己编造的?
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回答正确?
谢灵蕴哪管身边的人是如何想的,落笔的动作丝滑流畅,全程不带停顿的。
解答完毕,她看了眼时间,还有半个小时交卷。
她没有提前离开,转手在草稿纸上继续落笔。
“老谢。”
拉开车门,谢灵蕴钻进副驾,“什么时候来的?”
“我就没走。”谢凌川扣上安全带,递给她一瓶水,“累不累?”
“全程坐着答题,怎么可能累。”谢灵蕴喝下去半瓶,“不是说让你先走吗?”
“我不差这半天时间。”谢凌川看了眼女儿的状态,很不错,“难不难?”
“嗯……”谢灵蕴想了想,笑道:“挺容易的。”
“厉害!”谢凌川真心夸赞。
青英班选拔试题的难度有多高,毋庸置疑。
她居然说简单,不知得气死多少人。
“明天老时间?”
“对,明天和后天都是老时间,我自己可以乘地铁,你不用送我。”
谢凌川怎么可能答应,“我陪你三天,你好好考试,明天把你爷爷带过来。”
谢灵蕴:“……”
没这么坑爹的吧?
五个小时啊。
当天下午,数学院的老师聚在一起开始阅卷。
这其中除了谢灵蕴全部作答,其他最多的答了七道题,少的两三道。
正确率还无法保证。
这些教授选拔人才,看的是考生们的解题思路,通过他们的解题过程和草稿的演算,能看出他们的天赋。
“谢灵蕴。”有一位教授道。
其他人纷纷抬头,“看一遍,回答的如何?”
“稍等。”
几分钟后,这位教授道:“第二道题,她另辟蹊径,用的是马斯里定理,不得不说,如此一来解题过程可以简略三分之一。”
“解答的非常漂亮。”
这位教授看的爱不释手,再不经意扫了一眼草稿纸后,对方愣住了。
费马定理=马斯里定理?
这是什么意思?
费马定理,是什么定理?
怎么相等的?
“梁老,您来看看。”
梁高远教授接过试卷和草稿纸,一来一回的查看对比,一时之间也觉得奇怪。
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一种不可思议的想法油然而生。
这个考生,难道是自创了一套数学体系?
第四十三章院士大佬的垂青
“继续看。”
梁教授视线下移,一条横线隔断在试卷上,下面和题目无关,却进行了延伸解答。
“嘶……”他倒抽一口气,微微弯腰,视线如炬,“这部分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知识点了,你怎么看?”
“梁教授,这是胡烈成假设,您看这里……”阅卷老师指着末尾的几个豆大的小字,“胡先生当年提出的假设,被列为数学界十大难题之一。”
梁教授忍不住全身发抖,他拿起试卷,直起腰身,双手抖动着,久久难以平静。
胡烈成,国内数学界的奠基人,同时也是梁教授老师的老师。
当年36岁的胡烈成提出了一套假设,巨匠云集的国内数学大佬无一人能找到切入点。
后来随着和其他国家的数学领域的学者们开始交流,胡烈成假设也传到了其他国家。
可惜近百年了,胡烈成假设始终没有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