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Cancer:韩国回顾性队列研究:非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降脂药物依从性和联合治疗对胃肠道肿瘤的影响
时间:2022-02-13 17:19:3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日,发表在BMC Cance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持续性降脂治疗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至关重要;此外,联合降脂治疗可能与预防胃肠道肿瘤相关。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使用他汀类药物适当控制高胆固醇水平可预防继发性疾病。尽管他汀类药物对各种癌症影响的研究众多,但降脂治疗在预防癌症的有效性方面仍存在争议。为评估降脂治疗对血脂异常患者发生胃肠道(GI)肿瘤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对韩国2002年至2015年的国民健康保险抽样队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无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患者。使用药物持有率(MPR)来衡量患者对降脂治疗的依从性;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持续性降脂治疗与GI肿瘤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表1显示了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特征。共有49,351例患者被诊断患有血脂异常,其中579例(1.2%)被诊断患有GI肿瘤。在30.1%未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1.1%(n= 161)患者发生GI肿瘤;依从性差的患者GI肿瘤的发生率最高(MPR<25%,n=205,1.3%),依从性高的患者最低(MPR≥75,n=40,1.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的平均药物依从性为8.89%,二甲双胍为0.42%。血脂异常的女性比例很高。平均随访时间为64.2个月。
表1. 基线特征
表2显示了降脂治疗依从性与GI肿瘤之间的关联结果。与非他汀类使用者相比,低MPR(<25%)会增加患GI肿瘤的风险,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PR较高的患者(<50%,HR 0.741,95%CI 0.574–0.958;<75%,HR 0.636,95%CI 0.480–0.842;≥75,HR 0.438,95%CI 0.305–0.629)患GI肿瘤的风险显着降低。对阿司匹林和二甲双胍的更高依从性与GI肿瘤的风险降低相关,但只有阿司匹林具有统计学意义(HR 0.995;95%CI 0.998)。GI肿瘤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5-60 岁,HR 2.612,95%CI 1.906-3.579;61-75 岁,HR 5.656,95%CI 4.000-7.998)。
表2. 持续性降脂治疗与胃肠道肿瘤之间的关联
图1显示了联合降脂治疗与GI肿瘤风险之间的关联。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和胆汁酸单药治疗与降低GI肿瘤风险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HR 0.606,95%CI 0.396-0.927)或贝特类药物(HR 0.502,95%CI 0.304-0.831)的联合治疗与GI肿瘤风险的显着降低相关。图2显示了降脂治疗对食管、胃、结肠、直肠、肝脏、胆管、胰腺的特定癌症的影响。MPR< 75%的患者患食管癌或胃癌的风险显着低于非他汀类使用者(HR 0.456,95%CI 0.251-0.830)。在结直肠癌方面,高MPR与癌症风险降低相关,但仅在MPR>50%时具有统计学意义(<75%,HR 0.373,95%CI 0.198-0.701;≥75,HR 0.447,95%CI 0.233-0.857)。高MPR与降低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的风险显着相关(<50%,HR 0.531;95%CI 0.329-0.856;<75%,HR 0.573,95%CI 0.356-0.921;≥75,HR 0.413,95%CI 0.220–0.773)。
图1. 单药或复方降脂治疗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
图2. 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特定癌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表3显示了按年龄划分的GI肿瘤患者降脂治疗依从性的亚组分析结果。在≤44岁的患者中,高MPR与降低GI肿瘤风险相关,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45-59岁的患者中,趋势相似,但仅在MPR≥50%时具有统计学意义(<75%,HR 0.471,95%CI 0.294-0.753;≥75%,HR 0.362,95%CI 0.192-0.681)。在≥60岁的患者中,与非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相比,高MPR显着降低患GI肿瘤的风险(>75,HR 0.469,95%CI 0.295-0.744)。
表3. 不同年龄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是否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亚组分析
原始出处:
Han, KT., Kim, S. Lipid-lowering drug adherence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effects o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without diabete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South Korea. BMC Cancer 22, 156 (2022).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2-09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