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吸管、电线管做上千次模拟实验成都医生创新脊柱微创融合手术
时间:2019-11-22 21:38:4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62岁的王梅(化名)腰椎滑脱、脊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多病齐发,腰腿痛得没法走路,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每晚只能靠止痛药勉强入睡。11月20日,王梅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微创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手术,现在已经能下床走动。
手术成功,该院全体骨科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同样激动。据介绍,类似手术方案,国内外都在摸索,该院医生们整合资源,通过上千次模拟实验,最终实现创新。中国台湾、韩国也完成过类似手术,但该院医生在此基础上又有改良,“我们正在随访,完善研究,半年内会总结成论文发表”。
不同于以往,这次手术极具创新性
手术中,医生在王某腰上切开两个1.2cm的切口,建立两个微创通道,一个放置直径约0.5cm不到的内窥镜,另一个通道放手术器械。医生通过内镜将患者椎管内的情况转播到大屏幕上,并用手术器械开展手术,在全程可视的情况下,成功将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韧带去除,减除了神经的压迫,帮助王梅缓解腰腿痛。又在内镜监控下放入椎间融合器代替了患者病变的椎间盘。随后,又切开两个1.2cm的切口,精打细算的利用之前的两个切口,一共植入4枚椎弓根螺钉,为王梅不稳定的脊椎加了一个“人工支架”。
手术中
据介绍,原有的传统融合手术,大都采取开刀或通道扩张的手术方式。不但会有8-10cm的表皮切口,手术过程中还会将患者体内肌肉剥离,暴露手术视野。创面大、恢复时间长,有的患者还需要卧床两个月,给患者带来身心负担。有的患者术后还可能体内的肌肉形成瘢痕,让患者在治好大病的同时留下后遗症,每逢下雨天就感到腰酸背痛。
该院开展的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融合手术,表皮切口小,手术器械是经过肌肉间隙进入体内,几乎不带来额外的肌肉损伤,体内瘢痕形成的几率也大大减少。术后第二天就能起床活动,三五天就能出院。
国内外还有极少部分较为先进的案例,是在单通道内镜下开展微创融合手术。需要开五个微创切口,但在放置椎间融合器的过程中不能实时观察到神经的情况,有一定的风险。该院开展的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融合手术,手术全程能清清楚楚的看到脊椎神经,还能放大画面,大大降低了风险、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生命安全。
“我们正在随访,完善研究,半年内会总结成论文发表”
“这项技术,比较新,国内很多医院都正在摸索,我们更好的整合了资源。”该院骨科主任顾祖超说,普通的单通道内镜能看到患者体内情况,但不能全程可视下做融合手术;传统的手术器械能做融合手术,但又做不到内镜一样的微创。为了这台手术,骨科将3个国家生产的不同品牌手术器械整合到一台手术中,发挥各个器械的最大优势。
“从吸管、电线管、PVC水管、到无菌针管。模拟实验时,这台中国大陆首例并不像听起来这么高大上。”该院手术主刀医生之一李果点开自己的手机网购记录,吸管、电线管、PVC水管、亚克力空心管……各种管子买了一大堆。
“这些管子是用来做实验的。手术时,器械通过通道,进入患者体内,才能开展手术。通道要小于1cm,但又要能通过我们的手术器械,目前现有的手术器械要不就是内镜的,要不就是传统的,没有匹配我们手术的器械通道。”
通过上千次的模拟实验,李果发现亚克力空心管合适做通道,但网购的材料不能用到手术中。李果观察了上百种医用器械,都没找到合适的。偶然在一次手术中,手术台上的护士老师惊喜的发现,普通的医用消毒针筒也许可以改造使用。于是,李果用无菌手术刀,将无菌针筒加工成亚克力空心管的形状,终于成功DIY出一个手术通道。
李果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国台湾、韩国也完成过类似手术,但该院医生在此基础上又有改良,“我们正在随访,完善研究,半年内会总结成论文发表”。
曹一莎 李果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医院供图)
编辑 龚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