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跌到7.8!HBO把美国人心中的《三体》给拍砸了!
时间:2019-11-05 13:58: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上半年,费奇大佬在SDCC( 圣迭戈国际动漫展)上一口气公布了漫威第四阶段的所有计划。
一众好剧好电影安排的明明白白,漫威粉乐得合不拢嘴。
下半年,轮到DC家粉丝过年。
先是《小丑》拿下金狮奖,成为首部获得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超级英雄电影。
电影还伴着超高口碑,票房一路高涨,成为R级电影全球票房第一位。(截至11月4日,《小丑》全球票房9.34亿美元,超过此前最高的《死侍2》)
这还没完,DC又抛出一记重弹,将自家压箱宝贝制作成剧,并在SDCC上发出首支预告。
预告片一播出就好评如潮,全球DC粉欢欣鼓舞,以为DC这下终于熬出了头。
没成想,剧集播出后,两极化的评分让人看不明白。
那它到底如何,各位看官铁粉别急,咱们一起来瞧一瞧——
《守望者》
Watchmen
2019.10.20
>>>暗黑,DC之魂<<<
不同于漫威倾向于合家欢式的传统英雄主义,DC的作品有些偏向反英雄主义。
在DC作品中,无论正派还是反派,他们性格中都存在着阴暗面。
人物在正义与邪恶中挣扎,在救赎与毁灭中选择,这样对人性的讨论向来是DC逃不过的主题。
而且,为了配合故事的暗黑调性,电影中总会出现潮湿阴暗的场景。
病态,诡异,暴力,血腥,神秘……
一反惩恶扬善的正能量电影,DC电影的鲜明风格让喜欢它的人为之疯狂,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
而纵观DC作品,能将所有暗黑元素发挥到极致的莫过于《守望者》了。
《守望者》是1986年由作家阿兰·摩尔(《V字仇杀队》)和画家戴夫·吉本斯、约翰·希金斯创作而成的一系列漫画。
阿兰·摩尔
漫画自问世以来,就仿若一颗炮弹重击了整个漫画界。
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画风凌厉,它所折射出的哲思也是前所未有的。
之后的无数的盛誉和奖项也应证了这一点:
《守望者》成为历史上唯一一部获“雨果奖”的漫画小说(1988年)。
《综艺》说它是:“世界顶尖艺术家的巅峰之作,漫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更有评价说:“如果人类可以凭借一本漫画建立一个宗教的话,那这本漫画只可能是《守望者》”
可以说,《守望者》在美国漫画迷心中的位置,就相当于《三体》在中国科幻迷心目中的位置。(《三体》也获得了雨果奖)
于是乎,许多电影公司都摩拳擦掌,想要将《守望者》改编成影视作品。
可惜的是,无一人成功。
二十年间,好莱坞名导被《守望者》庞杂而深邃的世界观折磨到相继放弃。
从特瑞·吉列姆(《12只猴子》)到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梦之安魂曲》),再到保罗·格林格拉斯(《谍影重重》)……
所有导演得出一个结论:“这是部不可能拍成电影的漫画”。
可华纳不肯放弃,23年后,它选择将导筒交到扎克·施耐德的手里。
彼时的扎导技法还略显青涩,仅凭翻拍的《活死人黎明》和《300勇士》刚在好莱坞站住脚。
但华纳选择相信他:“他对流行有着敏锐的触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视觉风格。”
可问题是这次翻拍的不是一般漫画,而是《守望者》。
影版上映后,果然争议滔天。
至今,《守望者》都是21世纪最具争议的漫改片。
烂番茄媒体评分64%,观众评分71%
十年后,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了剧版《守望者》的身上。
豆瓣评分从9.3一路降到7.8
那《守望者》的故事到底为何?为何改编《守望者》被称为好莱坞最困难的工作?难道它的命运注定只能存在于一片争议之中吗?
将指针回拨到十年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影版《守望者》。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介意者慎看)------
>>>影版,被低估的神作<<<
2008年,诺兰的《黑暗骑士》成为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超级英雄电影。
粉丝们将它称为“超级英雄电影的天花板”。
《黑暗骑士》的票房口碑双赢无疑给了扎导信心。
但扎导还是低估了《守望者》剧本的复杂性。
熟悉扎导的朋友应该了解,他的作品个人风格极强。
比如,他擅用慢动作来加强动作戏的艺术感,孕生出蓬勃的情绪。
以及用色彩来传递情绪,表达出荒凉的虚无主义之感。
扎导《守望者》(上)致敬库布里克《奇爱博士》(下)
但扎导并不擅长对故事的把控,其叙事节奏颇有些零碎。
所以面对《守望者》这部巨著,扎导最后选择:迎合粉丝,对漫画进行完全还原。
左:原作 右:电影
电影伊始,扎导用一段6分钟的蒙太奇介绍了《守望者》宏大而复杂的世界观。
20世纪40年代,美苏关系恶化,铁幕升起。
紧张的政治背景下,犯罪率飙升,美国开始出现一些蒙面义警来维持社会秩序,“民兵”组织由此诞生。
从左至右:侧影,飞蛾侠,美钞,夜枭一代,都会队长,笑匠,丝鬼一代,正义头套
因侧影被恐同分子杀害、美钞殒命、飞蛾侠被关进精神病医院……
美国走进“后英雄主义时代”,“民兵”组织大换血,组建成“守望者”。
但因政府颁布《基恩法案》,导致尚未发挥作用的“守望者”迅速分崩离析,英雄时代落幕。
《基恩法案》规定超级英雄要不服务于政府,要不选择退休。
直到“两朝元老”笑匠被杀,“守望者”的命运又联系在了一起。
在罗夏的追查之下,一个巨大的、难以承受的阴谋落在了六人身上……
在《守望者》里,有个经典意象反复出现,那就是笑匠沾了血的徽章。
斑驳的血迹与末日时钟重合,预示着笑匠之死启动了末日时钟。
末日时钟(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12时正象征核战爆发。
现实中的末日时钟
2018年,核武威胁、气候变迁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距离灭亡的午夜仅剩2分30秒
这个指针归零的最终指向正是核危机。
而苏联一直迟迟未动,主要顾虑美国有个终极武器——曼哈顿博士。
曼哈顿博士,本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一次实验意外,让他拥有了超能力。
他可以随意拆解组合自己的身体,控制粒子,甚至可以预测未来。
总之,他宛如“神”一般,宇宙中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伤害到他。
所以,只要曼哈顿博士出手,任何战争都不在话下。
毕竟,越战就是靠他逆转了局势。
只不过,获得超物质形态后的曼哈顿博士早已不是肉胎凡身,而逐渐成为了一个“物”。
他没有阻止笑匠残杀自己的骨肉,没有对越战中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
当他迈入永恒,站在了神的高度,他对人类的生死失去了感情。
曼哈顿博士是“守望者”中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他人性褪去的过程也是对英雄主义的一次终极发问:
神力是否会成为超级英雄行使罪恶的工具?
要知道,当我们过度发挥一个概念,使之超越它的边界和限制时,它就会趋向毁灭。
就像在《守望者》中,人们不断拔高超级英雄的形象,最终它将会无法承受人们的期待而迅速垮塌下来。
所以你就看到,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对人类的生死冷漠旁观,顶着义警头衔的笑匠肆意凌辱无辜……
《守望者》中的英雄并非传统意义上匡扶正义的形象,他们成为了游走于正义边缘的法外之徒。
但,罗夏显然是“守望者“中的异类。
罗夏,永远套着一副流动墨迹的面具。
罗夏面具引申为罗夏墨迹测验,是著名的人格测验。测验通过向被试者呈现墨渍偶然形成的图版,让被试者说出由此所联想到的东西,加以分析,进而对被试人格进行诊断。
罗夏墨迹测试
他嫉恶如仇,坚持正义和邪恶是泾渭分明的。
所以,只有他对于笑匠的死耿耿于怀,对队友们的漠然感到愤怒。
当笑匠之死牵扯出更多难以用正义和邪恶来简单定义的事时,罗夏在南极宫殿彻底崩溃。
原来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正义会毁灭一切,反而是牺牲无辜的邪恶却可以拯救众生。
罗夏无法接受正义的妥协,唯有殉道才能让他真正解脱。
血迹正是罗夏标志
罗夏之死,是纯粹正义的崩塌,是对扭曲人性的投降。
固执的他撕扯出了黑暗时代最悲凉的玩笑。
而这个玩笑,在一开始就被笑匠发现了。
笑匠可谓是“守望者”中最穷凶极恶之人。
刺杀肯尼迪、射杀自己怀孕的情妇、强jian丝鬼一代……
如此的粗犷恶徒,却是最先洞悉世界本质之人。
他看透了虚假的政府,知道了法老王诡计,更明白了英雄主义的无用。
纵然超级英雄们拼劲全力想要拯救更多的人类,人类却乐此不疲的想要毁灭。
当人们的生活回归正轨,超级英雄们的力量就会成为潜在的暴力威胁。
这全是超级英雄注定要承受的命运。
笑匠烧了法老王的正义地图。
他放弃了正义,或许说,根本没有所谓的正义。
这一离经叛道的举动,加上随后的《基恩法案》惊醒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法老王。
法老王明白超级英雄们纵然可以拯救末世,却唯独拯救不了人性。
困境从来都不是外星人入侵,也不是极端科技灾难,超级英雄们最强大的敌人一直是人性之恶。
这一幕来源于经典摄影作品《枪炮与鲜花》
暴力,极权,贪念,淫欲……
小混混们乱拳殴死夜枭一代,英雄迟暮,处境凄凉;
被“守望者“捧上总统位的尼克松,修改法律,建立极端政权……
与其说,末日时钟最终指向了人类文明的毁灭,不如说,它逐渐剥离出人性最阴暗之处。
所以,法老王明白了:正义可以拯救性命,唯有毁灭才能拯救人性。
他决定牺牲1500万纽约市民,将灾难嫁祸于曼哈顿博士身上,以此转移美苏矛盾,结束核危机。
同时,曼哈顿博士也可以逃离人类的复杂,继续在自己的永恒时空里漫游。
最后,法老王、曼哈顿博士选择广义正义,罗夏追求局部正义。
法老王决定辗死无辜的少数,用冷血的牺牲换取他对人类最后的拯救。
而罗夏选择辗死自己,维护最后的正义。
当初万众景仰的超级英雄们用毁灭帮助人类达成和谐,英雄主义随也着这个笑话的落地彻底消散了……
>>>剧版,被误解的宿命<<<
扎导的好友——一线编剧达蒙·林德洛夫宣布接下剧版《守望者》时,DC粉都是抗拒的。
毕竟,在《权游》之前,美剧史上最大烂尾这项“殊荣”一直扣在达蒙的《迷失》头上。
达蒙洋洋洒洒写了5页书信表示将认真对待《守望者》,这才稍稍平复了粉丝们的不满。
看过美剧《迷失》、《守望尘世》,电影《普罗米修斯》、《星际迷航2》的人应该了解达蒙的水平。
他习惯于将观众和剧中人物扔进一个巨大的谜团之中,全然不解释悬念,重点探索人物的状态和内心深处的挣扎。
不得不说,这一点上,达蒙的风格和《守望者》是契合的。
《守望尘世》
但第一集映后,两极化的评价让剧版《守望者》陷入了巨大的争议之中。
一边是影评人们高分称赞,一边是观众们的口诛笔伐。
而观众反应如此之大,主要有两部分原因。
第一,故事脱离原作太远。
剧版故事讲述的是,1985年法老王释放外星大乌贼(影版是核能大爆炸)毁灭了纽约之后的事情。
漫画结局
2019年,土尔沙市,一位黑人警察在夜间例行查车过程时被杀。
经过一番调查,警方获知暴徒是近年势力逐渐强大的种族歧视极端组织——第七骑兵团的一员。
随即,这起案件惊动了局长裘德,以及第三代义警——暗夜修女,红色恐慌,镜面人。
暗夜修女
红色恐慌
镜面人
很快,四人合力剿灭了第七骑兵团的窝点。
本以为这起简单的案子就此可以了结,没想到,午夜之时,裘德被杀。
案发现场,裘德警徽上滴落的血迹与34年前笑匠徽章上的血迹不谋而合……
黑夜落幕,英雄重生,阴谋登场,那正义是否还在?
这么一看,剧版故事确实和原著相差甚远。
但这样的设置是编剧有意为之的。
达蒙曾这样形容剧版和原作:“它们相当于《新约》与《旧约》”。
他选择承袭原作精神,开发出原作之后的故事。
不过,纵然如此,你会发现剧版并非与原作完全割裂,剧中处处细节也在呼应原著:
比如,剧版延用了漫画情节,突如其来的“乌贼雨”在印证当年的“乌贼末世”。
电视里的新闻报道放出了曼哈顿博士在火星宫殿上的影像。
报纸上登出了法老王的死亡通告,但实际上,法老王神隐于古堡之中。
法老王本名阿德里安·维特
粉丝们最爱的罗夏依旧存在,只不过换了个身份,他的面具成为了第七骑兵团的标志,他的日记被奉为组织的圣经。
笑匠符号也经常在各种细微之处出现。
裘德警长一家和暗夜修女吃饭时响起的背景音乐与影版笑匠被杀前是一样的。
还有,漫画里说罗伯特·雷德福当上了总统,剧版延续了这个设定。
教室里挂着雷德福的总统肖像在证实这一点。
而且,越战胜利,越南划归为美国第51个州,这一点影版有暗示,剧版也有提及。
美国本有50个州,越战后,越南归为第51个州
总之,这些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且处处呼应原作。
观众需要像寻宝一样去探寻,如此才能发掘出故事的魅力。
镜面人背后的总统山上多了尼克松的雕像(最右)
第二,主旨内核被改。
这一点是观众主要炮轰的地方。
剧集一开始就再现了1921年土尔沙种族骚乱,映射主调——种族矛盾。
原作黑暗压抑,且哲思性极强,对政治、民主、人性等多维度的思考是宏大磅礴的。
剧版选择将冷战疑云换成了种族歧视,如此看来,剧版确实有些粗浅单薄了。
尤其,近年来种族议题被不断消费解构,使之成为了一种矫枉过正的政治正确。
观众对此类议题感到疲乏是在所难免的。
但随着剧情深入,你会发现一切好似也没那么简单。
比如,罗夏的粉丝声讨编剧对罗夏精神进行了曲解。
罗夏作为纯洁正义的代表却被莫名盖上了种族歧视的污名,这实在难以接受。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否也可以理解为第七骑兵团借用罗夏精神辟出了更极端的种族主义精神,以此来影射现实中的极端宗教组织。
原著最后一幕落在了罗夏日记上
在后面,镜面人审问第七骑兵团的成员时,隔离舱闪现了纳粹标志。
这些或许都在暗示,剧版想要探讨的层面或许更隐晦,更复杂、更现实。
要知道,改编是另一种解读,不同的时代下,其内核是不同的。
当年原著出版的背景就是冷战恐慌,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是极端冒进思潮的涌动。
单凭两集内容就判定剧版故事的肤浅或许还为时尚早。
在接下来的预告里,丝鬼二代出现,夜枭身影现身。
暗夜修女在坚定种族平等的裘德探长家发现了3K党的服装。
种种谜团将故事包裹起来,剧版到底要讲什么只有到了最后我们才能知晓。
>>>尾声
无论《守望者》最终会走向何方,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
那就是它是一部仅仅存在就感到骄傲的作品。
可惜的是,它总是诞生于错误的时间下。
你我都不确定什么时间对它来说才是合适的。
难道真的是末日时钟快要拨到12点的那个时候吗?
我希望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