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普通人为了逆天改命有多拼?他漂泊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

时间:2019-11-05 18:43: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普通人为了逆天改命有多拼?他漂泊在日本,打了15年的“黑工”

我们听过很多吃苦耐劳的故事,那些勤劳质朴、踏实肯干的人们让我们无数次动容。

但是今天的主人公,他除了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外,还有一种超脱于常人的、能在逆境中时刻保持冷静、高瞻远瞩的素质,更让人敬佩。

如果非要用四个字形容他的经历,我能想到的只有——逆天改命。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 ·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这个面带微笑、单手握拳举到头顶、带着头盔的男人名叫丁尚彪,他头顶上的日文标语写着:抵制外国非法劳动者。

标语上所说的外国非法劳动者,就是他本人。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是丁尚彪来到日本的第4年了,背井离乡,告别妻女,他独自在日本打工供孩子读书,吃尽了苦头。

之所以与这个标语合影,除了一种无奈的自嘲,还有丁尚彪闯荡日本几年后积累的底气。

而此时,距离丁尚彪与家人团聚,还有11年。

1.

/ “日本的马路上可以捡到

彩电,冰箱,微波炉!” /

1954年,丁尚彪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由于父亲做过国民党,“出身不好”的他插队时只能选择条件最差的安徽淮北。

那段时间,16岁的丁尚彪住在驴拉磨的房子里,每天干超过10小时的农活。他勤劳、认真,还被评为了县优秀知青代表之一,但就是因为出身问题,也一直被招生和招工的机会拒绝。

只有小学文化的丁尚彪从来没放弃过学习,他花30元买了一台收音机,两年间自学了四册英文。

终于,丁尚彪被招进了最差的集体所有制工厂,在那里遇到了同样来自上海的女知青陈忻星,并结为夫妻。

1981年,调回上海后的丁尚彪在徐汇区做了一名炊事员。

当时的他已经27岁了,和他一样大的人早就成家立业,过着安稳的生活。

而刚从安徽回来的丁尚彪,年纪不小、技能却半点也没有,一切都从零开始。

他几乎每晚都泡在夜校,片刻也不敢耽误。

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就这样,丁尚彪一步一步做到后勤股股长(最基层的管理骨干),并读完了中专。

就在这时,一个朋友邀请丁尚彪一起去日本闯荡。

丁尚彪当然是拒绝的,他不想再经历一次“海外插队”,而且自己已经有了孩子,不能像那位单身朋友一样说走就走。

▲丁尚彪一家三口

但是留在上海,“出身”依然是他跨不过的坎。

求进步的意愿屡次碰壁:去考证,单位不予承认;妻子被中外合资企业录取,但原单位拒绝放人,甚至找借口扇妻子耳光。

丁尚彪万念俱灰,以他的学历,在单位走到现在的位置,几乎已经触达了职业的天花板。

终于有一天,那位去了日本的朋友的一封信,改变了他的主意。

那位朋友告诉丁尚彪,日本人不要的彩色电视机、冰箱、微波炉就丢在马路上,拾了就能用。

这对于丁尚彪诱惑太大了,当时在上海买国产的金星、凯歌牌黑白电视机都要凭票,想买还不一定买得到。

考虑再三,丁尚彪决定去日本看一看。

一来,他想在日本读点书,争取回国后有更好的发展;而来,在那里赚点钱,给家庭一条出路。

抱着这样的想法,丁尚彪开始准备出国留学,那年他34岁。

2.

/ 出身——挥散不去的阴霾 /

决定去日本之后,丁尚彪就开始联系留学的事宜。

他常跑去上海瑞金路、复兴路附近的自费留学服务中心打探消息,当看到有人成功签证出来,他就会围上去找对方抄下学校的联系方式。

但是丁尚彪的申请都被退了回来了。理由是:“30岁以上的人,日本学校基本不收。”

有一天,有人在兜售北海道飞鸟学院阿寒校区的招生资料,丁尚彪花了5毛钱买了一份。

这所学校刚开张,急需招生,学校免费提供保人,而且跟其他语言学校不一样的是,这里承诺可以等签证到手再付学费。

这些优厚的政策让丁尚彪太心动了,他到处查阅资料,终于找到了阿寒町的资料——那里有日本机械化开采程度最高的钏路炭田,还有旅游胜地阿寒国立公园。

“我心想,既然是旅游胜地,说明是个好地方。既然有煤矿,那至少可以去挖煤,留学要借很多钱,我肯定是要打工还债的。”丁尚彪说。

这里不妨科普一下阿寒町:

阿寒町,北海道钏路市西北40公里的边陲小镇,19世纪50代炙手可热的资源型城市,但是自从1970年矿山关闭后,小镇人口骤减,年轻人逐渐都离开了那里,奔向了大城市。

所以,与其说这是语言学校的迫切招生,不如说这是备受人口流失困扰的阿寒町政府的一次“抢人计划”,目标就是丁尚彪这样“毫不知情”的外国人。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丁尚彪很快和飞鸟学院搭上了线,对方要求他寄护照复印件和存款证明过去。

但是去单位保卫科盖章的时候,又受到了刁难,领导还要他把读夜校的培养费全部“吐”出来,否则不给办护照。

丁尚彪交了278元,将近3个月的工资。

▲丁尚彪的入学文件,学校地址中的“番外地”,意思是偏僻地区

为了凑足前往日本留学的费用,他和妻子借遍了每一个亲戚朋友。两个月,终于凑够了42万日元,折合3万多人民币,相当于他和妻子15年的工资总和。

临行前,丁尚彪回到单位,领导“关切”他离开的日期,还问要不要单位派车送他。

后来他才知道,对方是想在最后的关头把他拦下。还好他当场拒绝了对方,并在出发日期上撒了个谎。

冲破重重阻碍,丁尚彪踏上了前往日本的航班,那一年,他35岁。

▲丁尚彪在飞往日本的航班前

3.

/ 北海道大逃亡 /

刚到东京时,距离飞鸟学院开学还有将近一个月,丁尚彪一刻也不想耽误,决定立刻开始打工。

他找到两份洗碗的工作,一个月里挣了16万日元,赶紧给太太寄了回去。

7月10日,丁尚彪来到了飞鸟学院所在的阿寒町。

学校坐落在一个偏僻的村子里,那里有近百间无人居住的旧房,语言学校把当地一所废弃的中学做了改建,设立了活动室、浴室,还请了一位中国的厨师,可谓是诚意满满。

可也是到了那里丁尚彪才知道,昔日辉煌的煤矿产业,早已经落寞了。

飞鸟学院坚决不允许学生赴日3个月内打工,可是这批大龄中国留学生,人人都背着巨额债务,急需打工挣钱。

本以为能衣锦还乡的丁尚彪一行人,在面对这样一个荒凉的小镇之后,心情跌进了谷底。

丁尚彪听说,有几个同学已经逃去东京了。

大家焦虑不安,都想去东京那样繁华的地方半工半读,于是,刚上了一周的课,丁尚彪就和几个同学决定:逃离阿寒町。

一行人在夜晚出发,头也不回地赶路,逃向上千公里外的东京,几乎在车门关上的一刹那,他们终于跳上了前往东京的列车,逃亡成功了。

“到达东京的时候已是晚上,从车站出来,一片灯红酒绿、繁华的景象,跟北海道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然而丁尚彪转到东京校区的申请未能通过,他也因此失去了在日本合法滞留的签证,一旦被发现,强制遣送回国就再也回不来了。

4.

/ 打工虽累,

但两三个月就能买一套房 /

丁尚彪不是一心想要做“黑户”的。

他托朋友帮忙,更换了东京的保人,又申请新的语言学校,缴了20万日元的学费,准备在东京边打工边读书。

但是由于自己有出逃的“前科”,签证一次次被拒绝了。

丁尚彪陷入了两难,要么回上海,但那里已经没有了工作机会,谁来扛下巨额债务?要么留下打工,成为“黑户”,随时做好被遣送回国的准备。

他选择了后者。

幸运的是,朋友所说“遍地可以捡到彩电”不是虚言,在日本刷碗一天的工资,相当于丁尚彪在上海一个月的工资。

丁尚彪同时打了好几份工,白天在工厂做工、晚上在饭店洗碗、周末在大楼扫地,一天能赚1000多块人民币,同样的工资,在上海要干10个月。

多的时候,丁尚彪一个月能存下3万人民币。

“如果能够预测,当时用现金买一百套房都没问题。因为两三个月的工资就可以在上海买一室一厅了。”丁尚彪回忆时说。

一开始,妻子不理解为什么丁尚彪非要留在日本,甚至怀疑他已经抛妻弃女,在那里有了新的家庭。

然而当一笔笔“巨款”汇入妻子的账户时,这些怀疑逐渐打消了。

5.

/ “听”着女儿长大 /

还清债务之后,丁尚彪没有回家,继续留在日本为家人挣钱。

更关键的原因是,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

有一次扫地,丁尚彪捡到了一本东京六大私立名校试题集寄给了女儿,才上初二的女儿竟然告诉他数学题很简单。

在他的强烈建议下,女儿报考了复旦的高中,并且成功的入学,为今后出国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也是女儿一次次的进步,坚定了丁尚彪想要把她送去国外读书的想法,自己没能实现的大学梦,一定要让女儿实现。

为了了解国内的情况,丁尚彪花了3万日元买了个收音机,每天晚上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晚8点半”栏目。

丁尚彪认真地搜集了留美的资料,并按照资料辅导女儿申请出国。

他建议女儿高二就考托福,然后马上申请20所大学。当年还不流行高中毕业就出国读书,女儿成了那一批唯一的留美本科生。

就这样,在电话里,丁尚彪“听”着女儿的成长,她走的每一步,都是父亲的步步为营。

他自己也从没有放松懈怠。

丁尚彪自学日语、写作,为了拿到更高的工资,他还考了五份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考虑到未来可能会作为女儿留学的保人,丁尚彪一直坚持主动纳税,他总是随身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他主动上缴的税单。

有次他在街上真的遇到警察盘查,他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缴税证明,警察就把他放了,说他是个好人,祝他早点挣到钱回家。

▲丁尚彪在日本纳税的税单

家中的爱人陈忻星独自带着女儿,咀嚼着寂寞,也坚守着和丈夫的约定。

终于,女儿考上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在电话里告诉丁尚彪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妻子听出电话那头的人哭了。

6.

/ 到不了的成田机场 /

女儿要去美国上大学了,飞往纽约的飞机要在东京转机,也给了丁尚彪和女儿24小时团聚的时间。

女儿已经18岁了,长成了大姑娘,还割了双眼皮,很快就要在美国开始新的人生。

八年未见的父女俩,仿佛是陌生人,但是24小时实在太珍贵了,丁尚彪努力地打开话匣子。

还是到了分别的时间,丁尚彪送女儿去机场,由于成田机场要检查身份证,“黑户”丁尚彪只能被迫在前一站“成田站”下车。

父亲提前下了车,女儿没有回过头看他,两个人各自擦着眼泪。

女儿去美国上学后,妻子陈忻星一直想申请赴美签证看望女儿,她申请了5年,被拒签11次,终于在第12次的时候通过了。

同样也是在日本转机,这一次夫妻俩有72小时的见面时间。

丁尚彪才48岁,但是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他似乎提前步入了老年,牙齿开始松动、眼睛也花了。

分别13年的妻子就要来了,丁尚彪戴着老花镜,一遍又一遍地计划着即将和妻子度过的这珍贵的72小时。

13年没见,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分别的时候都还是青年,再见面,已不再是风华正茂。

想说的话太多,到了见面的时候,却只能久久地凝视和傻笑。

回到了丁尚彪租住的那个逼仄的小屋,当年结婚时那个红色的枕套,是两个人的爱情信物。

面对着13年未见的老伴,老丁只说了一句:“十几年了,的确是辛苦了点。”

妻子的泪水夺眶而出。

13年的隐忍、独自带着孩子的心酸、和爱人分隔两地的煎熬,在一瞬间喷涌而出。

72小时,丁尚彪带着妻子去浅草祈福:

去吃街边的小吃:

和路边野餐的年轻人合影:

一起欣赏东京的夜景:

13年未见的思念,丁尚彪都想在72小时内全部补回来。

三天后,离别的时刻还是来了。

还是和当年一样,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丁尚彪只能在成田机场的前一站下车。

像女儿一样,妻子也没有回头看老丁一眼,列车开出去好久,才终于绷不住流下了眼泪。

不知道这一别,又是几年。

虽然见面只有三天,但夫妻两对彼此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妻子走后,丁尚彪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的愧疚:苦了她了。

而妻子在感受到老丁的艰辛后,也彻底体谅了丈夫这么多年来离家在外的良苦用心:“丁晽应该好好感谢她爸爸。”

2004年,女儿即将博士毕业,丁尚彪也决定结束15年的漂泊,回到妻子身边。

离开之前,他又去了阿寒町。

他始终感谢这里的一切,这个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唯一接纳了他的异乡,也成就了他扭转命运的开始。

丁尚彪向阿寒町鞠躬告别,那一年,他50岁。

7.

/ 生命的长度无法控制,

但宽度可以 /

回国后,丁尚彪在一家日企设在昆山的工厂担任日语翻译。

原先打算在中国养老的他,后来因为女儿在美国结婚生子,便和太太一起到了美国。

女儿在美国买了一栋别墅,家门前有花园,后院还有游泳池,可是走出去一个钟头,都看不到一个人。

闲不住的丁尚彪又想出去赚钱了。

他说:“生命的长度人无法控制,但是要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更重要的是,他想证明自己在全新的零语言的环境还能不能生存下来。

没有简历,他就自己用谷歌翻译做了一份;面试电话打来的时候,他对英语一窍不通,只能让旁边的人帮他接听。

他带着从日本拿回来的串烧菜单去应聘,得到了一份周薪800美元的厨师工作,但是由于没有美国身份不能领工资,丁尚彪决定为了学习、先给老板白干。

而丁尚彪不仅带去了日本的菜单,还带去了日本人工作中的智慧。老板觉得他做得很好,就在他能拿工资之后一点点把之前的钱都补给了他。

有了在日本多年的打工经验,丁尚彪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节奏,他说:“美国人和日本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太懒了。”

后来,日本串烧店经营不善倒闭了。

丁尚彪本来可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拿到每个月1600美元的失业金,但他依然没有闲着,每天去图书馆学英文,顺便寻找就业信息。

有一次,丁尚彪去一家曼哈顿宾馆应聘,那天下着大雪,2000多号人应聘,他第一个就到了,还帮忙布置会场,顺利被录用了。

如今,他在这个酒店已经工作了近10年,几年来酒店多次易主,他仍然被留在那里,已然是几代元老。

“我能适应这个社会,也能适应这个世界。”丁尚彪觉得很自豪,在任何地方,他都能靠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

8.

/ 结语 /

1996-2005年,华人导演张丽玲耗时十年之久,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聚散离合,制作成这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

这个普通上海男人的故事,给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了空前的温暖和希望。

我想,看完丁先生的故事之后,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感动和震撼而已。

曾有很多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当初有了钱不去买房或者做投资?

除了无法预估房价的暴涨之外,丁尚彪更加坚信,比钱更重要的,是彻彻底底的改变命运。

丁尚彪没什么大智慧,能给女儿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条件,而在那个年代,这些条件都是靠真金白银换来的:

“当年他们复旦附中仅仅只有她一个人出国读本科了。并不是她比同学更聪明,而是我为她准备了留学资金。”

让我最感动的,是下面两张照片。

几十年过去了,丁先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习惯,不管是在条件艰苦的日本,还是苦尽甘来的美国。

在奋斗的路上,丁尚彪不是低头蛮干,他始终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筹谋。

在为女儿搜集留美资料的时候、在日本随身携带税单的时候、在自学各种技术执照的时候,在每一次未雨绸缪的时候。

白岩松曾经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挣扎和奋斗,都要经历判断和抉择。

在丁尚彪那个年代,机会都是绕着他走,他只能孤注一掷,选择远渡日本向命运发出挑战。

正如他所说,生命就好像赛跑一样,他已经拿到了接力棒,并且圆满完成了他的赛段、交给了女儿。

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怨或放弃呢?

参考资料:

纪录片《含泪活着》

《一个上海底层市民家庭半个世纪的奋斗》,自PAI(ID:zpselfie)

《【市民大历史】上海人在东京(三)模子丁尚彪》,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

《丁尚彪还在打工,不过现在是“含笑活着”| 上海模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

《纪录片之外的丁尚彪东京故事》,上海市民生活指南(ID:SHerLife)

上一篇: 原创他是我国海军第一任司令员,后代3将军...

下一篇: 公认的祛痘印神器,万年痘印不再困难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