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家乡的美食,你多久没吃过了?你爱吃什么,奶奶最懂得
时间:2019-11-08 21:10:0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美食,最容易唤醒心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你有多久没吃过家乡的美食?你爱吃什么,奶奶最懂得。
提到美食纪录片,你可能会想到《舌尖上的中国》。
从《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再到《风味原产地》《宵夜江湖》,包括搜狐文化曾介绍的《早餐中国》……我们可以跟随这些美食纪录片深入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城市、村庄、大街、小巷,寻找属于自己的美食记忆。
而今天,我们要跟随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探索隐藏到中华大地村落里的美食味道。
△ 豆瓣评分
在这部豆瓣评分8.7的片子中,一位英国美食旅行家——大米,来到中国边陲小镇,寻找16位中国奶奶并走进奶奶们的厨房,捕捉奶奶们淳朴动人的瞬间。
△ 主持人 大米
他向一群身怀古法绝学的奶奶学习中国美食,将东方传统美食、古法工艺与西方的融合,不仅道出了美食的无国界,让我们看到中国民间风味的惊艳,也唤醒了我们对自己奶奶做的家乡美食的回忆。
我们从童年时期就定下往后偏爱的味觉基调。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味道总是那挥之不去的口味根基。奶奶用美食把味觉深植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即使长大后走得再远,熟悉的味道也会提醒我们,这是奶奶的美食,这是家乡的味道……
作为一部美食类纪录片,美食来源地点的选择极为重要,《奶奶最懂得》取景地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在于险远,重在“乡土”。
△第一集取景地,浙江金华潘周家村落
在已播出的5集(共8集)中,大米分别前往浙江金华潘周家村落、安徽黄山溪口镇的深山、云南白沙古镇的纳西族农家、四川”中国最美乡村“中路藏寨、贵州”鼓楼之乡“肇兴侗寨。可以说,这些遥远的小镇村落,多保留了古朴自然的地道风味。
△第二集取景地,安徽黄山溪口镇
极致的村落风景也是该纪录片的一大亮点。恬淡宁静的村庄,或掩于深林,或立于山巅,配上清新的背景乐,偏远的村落像一首首流淌的诗篇,风光旖旎姿态万千。对于美食类纪录片而言,美食与美景辉映,见证历史发展的村落被真实记录在光影中,内容的呈现更具美学表达与文化意义。
以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中国美食,《奶奶最懂得》不是第一部。早在1980年,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日本岩波映画就制作了《中国之食文化》。至今,这部片子仍被中国观众津津乐道。
△纪录片 《中国之食文化》
然而不同于前者,《奶奶最懂得》的主持人大米虽是英国人,但他1岁时就来到中国香港,从小对中国美食就不陌生。后来他到伦敦上大学,大二又交流到北京留学,在第十届汉语桥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作为一位美食家和旅行家,他曾主持过《天涯厨王》《面面大观》等美食类节目,这段时间里,他去中国很多地方品尝特色菜品。此外,《奶奶最懂得》的主要策划和制作团队是中国人。
△四川藏寨的奶奶手里端着“布谷肉 ”
五位奶奶作为经验丰富的长辈、美食的制作者,厨艺多为世代相承、常年练习,她们烹饪的长寿面、豆腐皮、米粿、臭鳜鱼、纳西月饼、中路血肠、布谷肉、火烧子馍馍等,自是美味又地道。
△浙江潘周家的奶奶 做的“长寿面”
△ 安徽的奶奶做的“臭鳜鱼”
而大米,在与奶奶们交流中也有所感,多次念起自己90岁高龄的奶奶。朴素食物的滋味,牵动起他细腻的乡愁与对家人的思念。
△正在教大米做“米粿 ”的奶奶
奶奶们教授大米中式地道美食,大米也以西式料理回馈奶奶。他们以食为媒,在“教与还”的过程中,中西美食文化也得以交流融合。
在浙江,他用潘周家的长寿面做了“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用郑宅的豆腐皮制作了意式甜点“郑宅巧克力豆腐包”。
△ 大米用潘周家的长寿面 给浙江奶奶做的“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
在安徽,他做了“木梨硔冬笋意大利面”和“木梨硔葡萄牙臭鳜鱼汤”。
△ 大米给安徽奶奶做的“木梨硔冬笋意大利面”
在云南,他做了“葡萄牙绿茶汤玉米饼”和“吉尔奶奶的苹果派”。
在四川,他做了“法式藏寨里脊肉”、“西班牙蛋饼加馍馍”。
在贵州,他用侗寨的牛瘪、牛腩和糯米做了“牛瘪汤糯米饭”和“肉丸子”。
△ 大米用侗寨的牛瘪、牛腩给贵州奶奶做的““肉丸子”
“礼尚往来”间,在遥远村落的奶奶们也品尝到新鲜的西式料理,而这些中西合璧的菜式,也让纪录片跨国界的文化交流功能得以体现。可以说,外来视角和中西文化的碰撞,给美食纪录片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奶奶,是美食的传承者,奶奶,更是家的守护者。朴素食材也能变幻出千般滋味,奶奶制作的美食滋味最是馋人。
漂泊在外的你,也许儿时的成长往事早已忘却,但对故乡的美食却记忆深刻。
奶奶在,家乡的记忆就会被奶奶的美食所唤醒。
而你爱吃什么?奶奶自然懂得。
文/刘珊珊 审/任慧
资料来源:
《奶奶最懂得》纪录片,第一集至第五集
国际纪录片网,纪录片《奶奶最懂得》开播—— 大米带你寻味童年味觉记忆
新京报,《奶奶最懂得》主创专访:“法式鸭丝汤面”不成功也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