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有没有梦想不知道,但现在有价值观了
时间:2019-11-13 09:05: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在阿里巴巴双11狂欢节当天,腾讯也迎来了自己21岁的生日。
就像是生日许愿一样,腾讯给自己许了个可能是面向未来20年的愿:腾讯发布新的愿景与使命:“用户为本,科技向善”,并将公司价值观更新为:“正直、进取、协作、创造”。
实际上,“科技向善”是腾讯董事局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今年5月就公开透露的。此后,马化腾也在多个公开场合也提及“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公司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
“科技向善”更好理解:技术是一种能力,而向善是一种选择。对于一个五万五千名左右员工数量的公司来说,它更多的时候像是端正企业的行为和航向。今年5月,马化腾曾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也开提到:“希望我们和业界一起来思考与探索,构建数字时代正确的价值理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
而本篇主要探讨腾讯的价值观更新:腾讯成立于1998年,2003年第一次公布腾讯公司的使命与愿景:“用户依赖的朋友、快乐活力的大学、领先的市场地位、值得尊重的合作伙伴、稳定和合理的利润”和“创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它看起来像是为上市做准备。
1998年代的腾讯期待“稳定和合理的利润”,还没有价值观:1998年,马化腾与他的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一年后,腾讯开发出了中国版的ICQ,随后2000年,互联网金融泡沫破裂,马化腾甚至想卖掉QQ为公司续命。
2004年腾讯公司上市,随后腾讯在QQ领域迎来爆发增长。腾讯QQ衍生出的游戏的最高同时在线已突破了62万人, QQ游戏成为了国内最大和世界领先的休闲游戏门户。同时,腾讯开发的QQ秀也成了稳定增长的业务。
解决了续命的问题,要给出新的发展路径。2005年,腾讯更新使命和愿景,为“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与“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而腾讯也第一次有了价值观,公司核心价值观为“正直、尽责、合作、创新”。2011年,“尽责”更新为“进取”。
2005年3月,腾讯收购Foxmail。2011年腾讯正式推出微信。这时候的腾讯就是大部分人认知中的腾讯了,“社交和连接”赋予腾讯新的想象力。
2018年,腾讯遭遇“价值观考验”。先是媒体对于“腾讯有没有梦想”的讨论,然后又有了长达几月时间腾讯与抖音之间的口水和战争,微信外链管理被指区别对待。最后,腾讯因投资以“洗稿”知名的自媒体“差评”而引发媒体声讨。
什么才是腾讯的价值观?
腾讯已经21岁了,最近的这次自我意识觉醒关乎的是社会责任。
伴随着2018年9月腾讯启动成立以来第三次战略升级和组织架构调整,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成立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后。腾讯价值观在2019年11月得以继续升级:“正直、进取、合作、创新”升级为“正直、进取、协作、创造”。
使命往往是解释企业为何而存在,愿景代表着公司去往哪里,指明公司的航向,而价值观其实是通向愿景路途上做事的路径和方法。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往往会被统一成广义上的公司文化,它和公司的战略也要协同配合。不被统一的公司文化往往会成为管理层的一厢情愿。
马化腾在最新的这封内部信中提到:腾讯最初的文化源自创始人团队。幸运的是,不断有成功的业务、优秀的同事在丰富腾讯文化的内涵。当然这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人太多了,文化也会太丰富。
而“协作”和“创造”就是最高决策机构给出的新的做事路径和方法。
公司文化往往束之高阁,但在很多大小事情上都要发挥作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和vivo的人聊天,“本分”就是他们的最高纲领和核心价值,“这样做就很不本分啊”经常挂在嘴边。而在我们的南方还有另外一家可以随口说出“本分”的企业:OPPO。比如有些员工因为在微博上攻击别的友商而被惩罚。不要去抨击友商,做好自己就是“本分”。
vivo和OPPO的共同老板段永平就谈过公司文化:比如对的事情就要坚持,不对的事情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叫停。
而现在,我们很难说清楚腾讯的价值观和文化。
腾讯之前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我们很期待的是有一天,腾讯员工站出来说:你这事儿很不协作,很不创造,很不向善,很不腾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