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打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战,行动计划七大方向详解
时间:2019-11-19 09:25: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将成为下一阶段监管层的工作主线。
11月18日晚间,证监会发文介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11月14日至15日赴浙江调研,实地走访上市公司,并主持召开部分上市公司座谈会,听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建议。
而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证监会在近期印发了《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此前,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曾在公开讲话中对这一计划进行过“剧透”,称行动计划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助力转型升级、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了40多项具体任务,将是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主线。
可以说,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专项行动已经正式开启。
而这,只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其中一环。2019年以来,证监会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从科创板的正式落地,到注册制试点的推动,再到创业板“借壳”松绑等等,诸多内容无一不体现了监管层对于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追求。
国盛证券投行部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我们关注到,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环境,从科创板+注册制开始,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融资,或新三板深化改革等等,资本市场重磅政策频频出台,措施多、力度大。从针对性而言,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系统性地在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从时间性而言,我们认为这背后恰恰体现了国家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决心,体现的是大力支持与发展直接融资的力度,也同时体现了证监会职能转变的态度。”
七大方向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澎湃新闻记者邀请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董登新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际上最终的落脚点是体现在上市公司在两个方面素质的提升,一个是诚信意识,另外一个是法治意识。如果上市公司对投资者不诚信,对社会不诚信,这样的公司是非常危险的,当然另外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敢践踏法律,心中无法,那么这样的企业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提升。”
他表示,公司赚钱的能力,相对于诚信意识和法治意识来讲是相对次要的,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在诚信和法治上做到位了,那么这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对投资者是负责任的,同时也会遵纪守法,一切合规。”
七方面的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第一,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
自推行注册制试点以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识。
在注册制下,无论是发行审核,还是公司监管,都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力求把真实公司呈现在市场面前,一方面要求上市公司要“讲清楚”,另一方面要求中介机构“核清楚”。
而近期证监会大修再融资政策,思路之一同样是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
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起更加严格、全面、深入、精准的信息披露要求,督促上市公司以投资者投资决策需求为导向,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审核标准、程序、 内容、过程公开透明,将增强市场可预期性。
第二,督促“关键少数”勤勉尽责,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包括推动完善股权激励税收制度及配套安排等。
上市公司质量内涵丰富,包括经营效益、会计基础、治理能力和信息真实等方面,其中公司治理是基础。健全完善、公开透明、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阎庆民曾在公开讲话中表示,市场整体向好时,潜在问题容易被掩盖,但形势变化时,问题和风险开始暴露,其根源都与公司治理相关。如当前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比例质押、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反映出上市公司治理独立性不够、治理失效、内控缺失等深层次问题和道德风险。
目前,证监会已经组织上市公司开展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通过自查自纠、现场检查和整改提升等分阶段工作,切实推动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推广科创板经验,统筹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包括增强IPO、重组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放宽非公开发行锁定期等限制,优化并购支付及配套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等。
董登新认为,把好IPO入口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三大重要环节之一。
他说:“实际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关口。第一个就是入口,在IPO的环节,审核要求有真实的、有效的、充分的信息披露,这是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的第一个环节。”
可见的是,证监会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年内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已经取得了不小成效。
科创板自7月22日正式开市至今,已有54家上市公司上市交易,截至11月18日下午收盘时间的总流通市值达到1014.33亿元。而下一步,创业板也有望接棒科创板进行注册制改革。
第四,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出清劣质资源。
在董登新看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把好出口关,也就是退市。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如果一旦变成僵尸企业,或者是低效、无效的资产,那么就应该退出市场,这个是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要求。因此在退市制度设计上也要高效,形成威慑,让僵尸企业尽早的退出市场。”
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已有16家公司通过多种渠道退市,其中强制退市7家,主动退市1家,通过并购重组渠道退市8家。可以说,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较为稳定的退市实施机制逐步形成,良性的市场态势正在显现,退市在提高存量上市公司质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五,解决突出问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包括着力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遏制“三高”并购重组等。
在企业上市以后,同样需要进行充分、真实的信息披露,这无疑会有利于市场风险的化解。
董登新表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三个环节,是在上市公司进入市场,成为这个上市公司之后,要对投资者诚信。
他说:“在财务报告上要真实可信,要守法经营。尤其对投资者负责的一点,是要求把公司的信息充分、及时地公开发布,让投资者能够知晓,财务当然也不能造假。入口、出口和上市期间,这三个环节应该都是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至关重要的。其他方面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要求,比方说公司的法人治理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的风控机制等内部约束机制的建设。”
2019年以来,已有60多家上市公司或相关主体被立案调查。
阎庆民在11月的公开讲话中提到,今年来场内场外股票质押融资余额、高比例质押公司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平仓风险暂时缓解。加强并购重组全链条监管,产业并购成为主流,“三高”并购得到遏制。
第六,强化精准监管,提升监管有效性。
证监会在11月18日的发文中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精准拆弹,聚焦问题公司、风险公司,加强持续监管,防范化解股票质押等重点领域风险,推动形成各方齐抓共管、共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制度体系和生态体系。
“坚持管少才能管好”,体现的是监管的精准和高效。
证监会将完善上市公司风险分类标准,聚焦问题公司、高风险公司,着力化解股权质押等风险,紧盯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第七,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形成全社会合力。
董登新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无论是诚信意识、法制意识的提升,还是从入口、出口或者是挂牌期间的监督,都需要市场全方位力量的参与,既包括行政的监管,也包括来自市场各方主体、中介机构、投资者的监督,以及来自证券交易所的监管。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市场内外的监督和监管都是至关重要的。”董登新对澎湃新闻记者这样说。
监管层频频提及,政策组合拳不断
可见的是,在《行动计划》出炉之前,监管高层就已经就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频频发声。
2019年5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启动仪式上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是投资者实现投资价值、分享经济成长红利的关键。
2019年6月10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香港出席财新峰会时表示,上市公司质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发展质量。我们坚持新股常态化发行,提升并购重组效率,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强监管,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着力巩固资本市场的基础。
11月15日,证监会在官网发布了阎庆民的公开讲话,其中也提到要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数据来看,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也日益凸显。
当前,A股超过3700家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占国内500强企业的七成以上。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5万亿元,净利润1.52万亿元,利润总额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一半,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通过上市公司逐渐得到体现。
不过,一些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频发,风险不断暴露,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各方面对上市公司质量还不大满意。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对于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而言至关重要。
上述国盛证券投行部门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行动计划的推出,从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助力转型升级、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工作计划表,明确了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如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则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基础性工作。
9月9日至10日,证监会在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第二项任务就是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切实把好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努力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严把IPO审核质量关,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优化重组上市、再融资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试点。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据证监会公布,在易会满赴浙江调研走访的过程中也提出,上市公司要肩负起规范发展、提高质量的主体责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资本市场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
上市公司要怎么做?证监会提出三方面要求。
一是要规范运作,坚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在守法合规、治理规范上作出表率,从根本上提升市场主体内生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二是要稳健经营,充分认识市场、敬畏市场,按资本市场的规律办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发展与风控能力相匹配。
三是要专注专业,坚持正确发展理念,扎根实体、练好内功,突出主业、做精专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市场正本清源。
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监管层在政策层面也做出了不少调整。
6月20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修订新规自10月18日起正式施行,放松创业板重大资产重组等松绑政策让市场大呼利好。
证监会表示,修订是为了坚定支持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这一并购重组的主渠道、盘活存量的主战场,吐故纳新、提高质量、做优做强,在开展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谋求新发展等各方面,做好中国经济的“火车头”和“发动机”。
11月8日,证监会宣布对再融资规则进行修订,包括取消创业板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将再融资批文有效期从6个月延长至12个月等。
此外,分拆上市试点规则也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发布实施。
证监会在11月18日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上市公司、各类市场主体、监管机构、地方党委政府等各方加强工作协同、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证监会系统已经制定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并正在推动出台相关文件。
至于下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具体思路,市场或许可以从“四个结合”进行期待。
一是企业内生发展与外部促进保障结合,突出上市公司第一责任,丰富外部制度供给。
二是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结合,把好入口与出口关。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结合,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四是监管本位与协调推进结合,抓好精准监管,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形成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