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医生教你5招防意外丨心梗救治日
时间:2019-11-20 18:2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11月2日清晨,山东发生一起网约车司机猝死事件,据初步了解,该男子因突发心血管疾病死亡。而在此之前的10月20日,在同一天之内,山东烟台和湖北荆州的马拉松赛场上同时发生了两起猝死的新闻。
秋冬季节交替,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猛然收缩,容易导致血管闭塞,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年轻人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增大、心脏做功增加,如果出汗太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很容易出现急性心梗甚至猝死。
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内科医生桂德裕提醒,在冬季应注意以下五点,来防止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心血管在寒冷天气会收缩甚至痉挛,造成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起梗塞。所以,冬季外出时要尽量做好保暖工作。且心血管病人不适宜早晨锻炼,应选择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比如中午或下午。患者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如登山、快跑等。
心血管病防治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并且通过合理的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冬季气温偏低,会造成血管收缩,也会造成患者血压有波动,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波动较大,建议立即就医治疗。
人们在睡眠状态下,血液循环速度减慢,血管压力较小,清晨醒来后,心跳变快血液循环也加快,血管压力会增大。而且经过一整夜的消耗,血液内水分流失较多,更加黏稠,也会对血管造成很大压力。这时如果骤然起身,不仅容易导致头晕,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梗等致命后果。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尽量在醒来之后慢慢起床,不要起得太快太猛。
雾霾天空气中的氧浓度低,患有冠心病、心衰等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从事室外活动较容易缺氧,加重心血管疾病。应避免雾霾天气外出或者健身。
急性心梗应尽快进行有效心肺复苏
急救专家贾大成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典型部位在心前区或胸骨后,胸痛持续时间常超过30分钟,甚至长达10余小时或更长,经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及口唇青紫、大汗淋漓、焦躁不安等。当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或低于50次/分钟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是猝死的前兆。
急性心肌梗死切不可自行去医院,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安静休息,去除诱因,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可酌情选用阿司匹林100-300毫克嚼服,该药有抗凝作用,可防止血栓扩大、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可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
“现场第一目击者能否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将是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的关键。”阜外医院急诊室及急诊病区副主任梁岩也指出,更多的患者在抵达医院前发病,比如在家庭、公共场所,当人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时,必须在4至8分钟内建立基础生命维持,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基本血氧供应,直到建立高级生命维持或自身心跳、呼吸恢复为止,具体的方法就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在于速度。
因为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如果进行了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将提高2倍-3倍。“希望我们在目击身边的人出现突发心脏猝死事件时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尽早采取心肺复苏的方法,挽救更多的生命。”梁岩说。
初级心肺复苏应该这么做
1、当发现患者倒地,首先需创造相对安全的环境跪倒在患者身体右侧,左膝平其肩部,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在患者两侧耳部呼唤,判断是否有意识,并进行呼救(自己或请身边人员)。
2、将患者平放至坚硬平面检查有无循环的征象(呼吸、咳嗽、身体活动),非专业抢救者不要求判断有无脉搏。若无意识及循环征象,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
3、在两侧肋弓的中央交界点之上二指处(男性病人可选择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处),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手指离开胸壁,另一只手叠放在第一只手上,双手平行,并将第一只手手指锁住,开始进行胸外按压。未经培训的旁观者可以仅做胸外按压,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建议胸外按压与救生呼吸交替进行,按压通气比例为30:2,先按压,后通气。
4、胸外按压技术:肘关节固定,双臂伸直,且与患者胸壁垂直。垂直下压深度5-6cm,下压后完全放松,以利血液回流至胸腔;放松期手不要离开胸壁,减少对胸骨的冲击力;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频率为100-12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