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招商引资转向为金融的金融开放刘晓春建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策略选择

时间:2019-11-02 12:13:0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从为招商引资转向为金融的金融开放 刘晓春建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策略选择

刘晓春/文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前提当然是金融开放。就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言,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开放?怎么衡量开放度?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金融的开放速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各方面又总觉得开放的效果尚不明显。

问题出在哪里?

有人以外资金融机构的占比来说明开放程度还不够。以银行业为例,4206家银行机构,其中外资银行法人银行和分行157家,3.7%。占比似乎很低,但实际上,国际上有能力进行国际化发展的银行,基本上都已经进驻中国市场。即使是最近取消资本金和总资产规模限制,相信除了港澳地区一些小银行外,其他外资银行要来中国设分行或子行的不会太多。倒是取消了投资人金融背景,可能会有一些大型非金融机构有兴趣来中国设合资银行。

另外一个衡量指标是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以银行业为例,外资银行市场占有率不仅低,而且十多年来还是下降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中国银行业这二十年发展迅速,前20大银行都位列世界前100家银行之内,可见中国银行业的规模之大。其次,中国银行业的业务主要在国内,而外资银行,即使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银行,其在中国的资源配置也只占总体资源的很小一部分。第三,由于资本金约束,外资银行并没有能力在规模上大展拳脚。第四,银行业同一般工商业不同,如果让150多家外资银行的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占比达到10%、20%,那恐怕要考虑开放的风险了。

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开放,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就机构准入而言,目前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任何国家对金融的开放都有或明或暗的限制,即使有明文规定,也会因为一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与特定国家的外交关系等,有所限制。我国银行在国外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目前还有因为种种非申请人自身的原因被搁置的案例。

也有人认为,金融开放,关键是资本项下可兑换。2013年以来,先是深圳前海,然后是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方面有许多突破性的开放。当时,香港的金融机构纷纷到前海施展拳脚,希望喝到金融自由的头口水。然而,无论是前海还是上海自贸区,几年下来,在金融开放方面,都无声无息。原因在哪里?原因是,在这些区域,我们是从工商贸易角度考虑金融开放的。比如,为方便区域内企业投融资需要,提供资金进出的方便等。如果金融开放,只是为区域内工商企业服务,这样的开放当然达不到形成金融中心的目的。

所谓金融中心,其基本功能是:清算、交易、资源配置。清算,包括:银行间货币清算、各类金融产品交易的交割清算,还有大宗商品交易及商品期货交易的交割清算等。交易,包括各类金融产品的交易,外汇、股票、债券、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还有各类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等。资源配置,就是各类投资人、融资人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配置。作为中心,不仅要有上述各类清算、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场所、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更需要这些场所、市场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所谓国际金融中心,不是上述清算、交易、资源配置使用外汇,参与的机构有外资机构就是国际金融中心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当然需要有外币的计价手段,需要有外资机构的参与,但更重要的是,清算可以进行国际间的清算,交易需要有国际机构、交易的资金可以自由进出,投资人和融资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资源是在国际间进行配置。也就是说,在这个市场上融资的来源,是跨国界的,融资的去向或投资的标的也是跨国界的。换句话说,在这个中心融到的是国际间的资金,资源是进行国际间的配置。

由上可以看到,金融开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工商业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是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以各种优惠条件引进外资金融机构,让外资金融机构在本地投资为主要目的。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除了交易所的设施,交易所对上海本地并没有其他投资,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机构、投资人、融资人,来自全国各地,资金也是投向全国各地。

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直接的服务,如贷款、结算等,但更多的是通过市场进行金融资产投资和金融产品交易实现的。金融中心,需要有市场、有可以交易的产品、有参与产品交易的交易者。市场,有各类产品的市场及相应的基础设施。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虽然开通了“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QDII”、“QFII”、“RQDII”和“RQFII”,各类金融产品也有了相当的交易量,但,这些业务都是借助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通道实现国际投资资金与上海金融中心的有限对接,上海金融中心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不小的距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寻找新的着力点。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从为招商引资的金融开放,转向为金融的金融开放。为金融的金融开放,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是一个策略问题。

下一阶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为金融而开放金融而言,要考虑两个着力点,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并且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在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人民币国际化,是让人民币在国际间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货币储备等作用。发挥这些作用,在贸易中推进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推进其他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固然是必须的,人民币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融资、交易作用更不能忽视,这可能是更重要的。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角度看,支撑人民币发挥这些作用的人民币清算、汇兑、买卖、借贷、金融产品交易等的主要中心应该在中国,在中国的上海,而不应该在世界其他地方。美元的国际中心是纽约、英镑的国际中心在伦敦、港币的国际中心在香港。

所以,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个中心,首先应该是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香港、澳门等地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是必须的,但这不等于把人民币国际中心地位拱手送到境外。除了我国的香港、澳门,新加坡、伦敦等都在加速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如果我们不加快建设一个在岸的人民币国际中心,将会是一个战略失误。因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建设,包括市场、制度、规则、产品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也引起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国际投资者也希望能分享“一带一路”发展的投资机会。但,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或困难。比如,项目的投资人基本上是中资企业,中资企业中以国有企业为主;项目的融资方式基本上是贷款,贷款银行基本上是中资银行,中资银行以国开行为主等。

这一现象,也给外界带来了误解。这一方面说明,目前许多“一带一路”项目市场透明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许多“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单一。一些研究呼吁要丰富“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主要是增加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另外是动员更多的商业银行参与贷款,特别是组织银团贷款,以吸引外资机构参与。

笔者认为要转变动员金融机构通过各种融资形式去送钱的观念,应该让项目更加市场化,向市场融资,接受市场检验,这样的项目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向市场分散项目的投资风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一带一路”项目融资产品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这本身可以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切入点或突破口,同时也可以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特色,即币种以人民币为主,美元和港币为辅,主要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首先,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在现有各类金融产品市场之外,为“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建立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市场规则可以更灵活更开放。如需建立交易所之类的机构,可以完全由市场机构,包括外资机构市场化建立,监管机构只出政策并实施监督。凡是“一带一路”项目融资的金融产品都在这个市场发行和交易,原则上与现有市场和产品相隔离。一些打算去香港、新加坡、纽约上市或发债融资的中国企业,也可以选择这个市场上或发债市融资。非“一带一路”沿线的企业需要人民币融资,也可以到这个市场融资。有些产品,比如一些用于对冲风险的衍生产品当然可以在这个市场与现有市场之间互相打通。通俗地说,就是另设一个或几个国际版的市场。

其次,这个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以人民币为主,不排除其他币种,但一切由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包括,股票、债券、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与商品期货对接的金融衍生产品等。产品不仅要丰富,更要交易灵活,能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比如,一些产品可以考虑创新性地发行人民币外币双币种产品,比如,一只债券,可以部分发行人民币,部分发行外币;或者债券发行时同时以人民币和外币标价,投资人可以自由选择以人民币或者外币购买。这样的债券,在后期的交易中,会发展出许多交易方式和对冲风险方式。这可以丰富市场可交易产品,活跃市场,也增加市场的吸引力。

第三,进一步完善自贸区账户管理办法。目前上海自贸区账户管理,主要还是为贸易及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服务的。考虑到国际金融中心的特点,也考虑到一定时期内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需要,面向“一带一路”融资的金融产品和市场交易,投融资主体都应该开立自贸区账户进行交易。这样,自贸区账户管理,需要考虑:开户人必须包括合资格的投资人和融资人;账户的使用规则,更多的适应金融投资、融资、交易的需要等,确保金融投资与金融交易项下的资金可以自由、顺畅的进出。与贸易项下资金进出不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资金进出的效率要求非常高。这样,由账户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市场和产品可以分为三类:只能用一般账户参与交易和结算的;只能用自贸区账户参与交易和结算的;一般账户和自贸区账户都可以参与交易和清算的。以后,随着进一步开放和外汇管理的变化,可以逐步调整市场和产品,提升第三类的比重,甚至最终合并两类账户。

第四,鼓励中外资金融机构组建“一带一路”项目投融资团队、交易团队和服务团队。在金融的对外开放中,总感觉外资机构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差强人意,很重要的原因,一是外资机构的一些理念、做法不适应中国本土市场;二是外资机构的业务规模不适应它们的目标客户;三是我国金融市场和产品相对还不够开放和丰富,没有外资机构发挥特长的空间。“一带一路”投融资市场的建立,可以让外资机构充分发挥作用,也让中资机构可以近距离的学习和参考外资机构的市场理念和方法。这些机构包括:投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还有相应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第五,相关部门要针对这个市场完善一系列包括税务等的政策、法规和条例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

A.由于投融资面向市场,项目信息必须公开透明,项目更加市场化,更经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同时因为信息透明,解除了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项目的疑虑,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资金。再者,到上海金融中心融资的项目不局限于中资企业项目,也可以带动更多国际投资人和资本投向“一带一路”,让世界共享“一带一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成果。

B.因为这个市场,融资项目向国际开放,投资人向国际开放,很快会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且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C.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中资企业占有相当比重,有意识地引导融资产品多用人民币计价,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当人民币金融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活跃,有很好的流动性,这样,金融与贸易良性互动,可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也加速形成和巩固上海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D.假以时日,由部分产品、部分交易、部分市场逐步与非自贸区账户市场的衔接直至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就有可能较快顺利达到。

(作者系浙商银行原行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 原创库里伤情更新,追梦主动上位!直言要改...

下一篇: 每周热点10.28-11.01——徽瑾创...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