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子揭秘硬核任正非!华为高管为什么1991年组团赴美取经?
时间:2019-11-03 11:10: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华为早期最具标志性的自主研发产品HJD48的成功上市,任正非和他的团队们一直悬着的一颗心总算稍稍放稳了些。毕竟在这款产品立项之初,整个初创团队内部就已经分成了鲜明的两派。
一派仍然建议按部就班地做好香港鸿年的大陆代理,稳妥经营,发展也还可以;但任正非却认为整个中国的通信市场才刚刚起步,按照2000年达到通信网络覆盖全国6%的比例去预测(这个数字为任正非个人的预估,实际比例最后远超6%的预测),这里的发展空间都异常巨大,而且仅仅作为一家代理公司,利润有限,大头还是被拥有产品的厂家拿去了。要想让华为真正实现中华有为的目标,没有核心技术?不能生产自有产品?哪年哪月才能实现?
而且现实情况是,随着华为在大陆市场的一路凯歌,慢慢的,香港鸿年的产品供应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鸿年一方怕华为做大,还有意克扣华为的供应份额,所以任正非的态度也很坚决,华为的代理转自研,已经势必进行,别无选择!
也正是因此,前文(可关注作者查阅)才有了任正非苦心揽才,招来了郭平和郑宝用两个金凤凰,尤其是郑宝用的加入,真正实现了华为的技术自研与自有,HJD48上市不到一年,就把华为的年销售额带入了1亿大关!
技术有了,产品有了,业绩也超速提升了起来,是不是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团队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很难说任总创立华为的32年,是不是真的有能松一口气的时候,但起码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通信技术的飞速迭代,真的没有给这个年轻的队伍任何休整庆功的机会,科技的演进,正在不断逼退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团队。
首先就是程控交换机技术的出现,一下子将老式的HJD48交换机等普通产品逼入了死角。而当时的程控技术又基本都掌握在国外巨头公司的手里,国内当时的科研水平还无法实现关键壁垒的突破。
同时,包括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贝尔、加拿大的北电、法国的阿尔卡特和日本的NEC、富士通等诸多国际厂商蜂拥而来,全力抢占中国市场,超额的市场投入,也是国内企业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当时的国内,各种制式、各家产品,杂乱齐鸣,甚至有的临近的两个县城,因通信设备一个欧标、一个日标,都无法互通共用,也间接造成国内的通信成本高企,且制式上还难以统一。
已经立志要带领华为在通信行业有一番作为的任正非,面临这样的市场环境也是心急如焚,哪怕HJD48的成功也并没有让他感到欣喜,反而居安思危,愈发感觉到,不尽快实现程控技术的自有,未来的华为,发展的空间将越走越窄!
正当任正非愁眉不展的时候,1991年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的邬江兴首次研发出了万门级的04数字程控交换机,让他马上看到了华为腾飞的曙光!这不仅说明中国的科研人员完全不逊色于那些国外同行,而且邬江兴和他的团队能做到的,华为也一定行!
说干就干!任正非马上组织郑宝用和他的科研团队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攻坚程控交换机的研发和生产,甚至将刚刚销售HJD48给公司带来的可观利润全部投入到了这次研发计划之中,这也很快就遭到了当时华为管理层的普遍反对。毕竟在那会的人们看来,1亿元,已经是了不得的数字,随之而来的巨额利润,也让一部分干部有点飘飘然,不再敢轻易去冒风险,尤其还要将现有的资金、人力、资源孤注一掷般地投入到一个看不清未来的项目中。
任正非面临这些“老伙计”的反对,心里其实也理解,任谁好不容易创业有了起色,都会有些患得患失,难免畏首畏尾,但这件事不能犹豫也不能妥协。为了让大家能齐心协力把事干成,也为了能尽快取到国外的“真经”,任正非决定,带着华为的核心团队,远赴美国,出过考察!
正是这次美国之行,给任正非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极大的触动!他们先后走访了波士顿、达拉斯,参访了当地现代化的工厂和IBM总部,还去到了纽约的中央公园和自然博物馆,最后一站抵达了加州的圣克拉拉——硅谷的重要组成城市之一,见识到了科技带给美国的颠覆和进化!所以哪怕时至今日,任总回忆起这段旅程,仍然发自内心的感慨和激动:
“越繁荣就越发展科技,越发展科技、越重视教育就越人才辈出,越人才辈出,经济就越繁荣,如此走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圈……美国将经久不衰。”
这次美国之行之后,同行的管理团队没有再质疑和阻挡任正非全力搞科研、专心谋创新的决定,因为大家都知道,想要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同行的技术水平,华为,还有太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