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SEC-29】PVSECAWARD众奖项揭晓
时间:2019-11-04 14:0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国际能源网报道】国际能源网了解到,经第29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评奖委员会的认真评选,PVSEC AWARD众奖项今天正式揭晓。
据悉,“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奖(PVSEC Award)”由PVSEC咨询委员会发起设立,设有PVSEC Award、PVSEC Special Award、Hamakawa Award和PVSEC Young Scientist Award四个奖项。其中:PVSEC Award颁发给多年来致力于光伏科学与技术进步的专家;PVSEC Special Award颁发为光伏工业技术带来巨大进展、或者积极致力于公共政策的专家或者团体;Hamakawa Award旨在表彰做出杰出研究和技术成就、或者提出创新性光伏能量转换新概念、新材料和新器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PVSEC Young Scientist Award则颁发给对光伏科学和技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研究者。
此次PVSEC AWARD获得者有天合光能副总裁冯志强、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院长赵颖;PVSEC SPECIAL AWARD获得者有隆基单晶硅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以及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研究部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吕芳;Hamakawa Award获得者是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万跃鹏博士;PVSEC Young Scientist Award获得者有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王士涛、长期从事有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工作的游经碧博士和晶科研发副总裁金浩。
PVSEC AWARD获得者:冯志强
冯志强,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工学博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后。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计划”引进人才;江苏省产业教授;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任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材料工程 太阳能方向)教育行业专家、常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据悉,冯志强博士拥有近20年半导体工艺工程技术的研发经验,和丰富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艺技术研发经验。曾在日本、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和顶级半导体公司任职20多年,2009年加入天合光能。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带领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坚持“创新驱动”理念,取得了一系列全球领先的突破性成果,2011年至今,带领团队先后19次创造和刷新了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2018年带领团队研制了效率达到25.04%的6英寸IBC电池。2019年5月,团队研制了高效N型单晶i-TOPCon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8%,这是目前国际上两面接触太阳电池全面积效率的最高纪录。
另外,冯志强博士多次担任国家863、973计划课题的负责人,带领重点实验室承担并出色完成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各类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60余项,为中国光伏前沿技术、基础研究转为产业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冯志强博士带领团队承担的“效率21%以上的全背结晶体硅电池产业化成套技术及示范生产线”国家863计划课题,完成了全背电极(IBC)高效电池的生产线建设。冯志强博士获得2015年度“中国太阳能光伏成就奖”、2016年度“亚洲光伏十佳创新人物”等荣誉。共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专利12件。
PVSEC AWARD获得者:赵颖
赵颖,博士,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新型光伏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现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International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光伏能源转换世界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Photovoltaic Energy Conversion)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十一五”973项目“大面积低价长寿命太阳电池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主持并完成科技部973、国际合作项目、天津科委攻关等10余项科研项目,已发表SCI、EI论文百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共获部委级科研鉴定成果10余项。曾获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光伏成就奖”,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天津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现为国家外专局“111”引智项目“新一代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和科技部“新型光伏发电技术国际合作基地”负责人。
PVSEC SPECIAL AWARD获得者:隆基单晶硅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
隆基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多年来,隆基以突破性的单晶技术引领太阳能光伏行业在产品转型和度电成本优化等领域不断企及新的高度。
目前,隆基研发人员548人, 隆基累计研发投入36.11亿元, 2018年隆基研发投入12.31亿元,创造新的研发投入记录,累计获得专利526项,成为全球在研发投入最多的光伏制造企业。
隆基单晶硅技术研发与应用团队由硅片研发中心和各子公司技术部构成,通过多年的开拓创新,在光伏单晶硅材料领域形成了行业一流的技术成果和项目储备。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单晶硅材料在光伏行业的应用,成为行业主流。率先在行业研发成功及应用了如RCZ、金刚线切片、大热场、高拉速、低氧工艺、薄片切割等核心技术,在进一步提升材料品质的条件下,大幅降低了单晶硅片的制造成本,使单晶硅片的市占率不断提升,支撑了光伏行业向高效化的发展,为光伏平价上网的实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PVSEC SPECIAL AWARD获得者:林建华
林建华,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1962年出身,1982年化工机械本科专业毕业,1994年辞职创业,2014年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证券名称“福斯特”。
林建华1994年成功开发出共聚酰胺热熔网膜,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2003年进入光伏产业的新赛道。从小试设备的制作到EVA配方的研制,成功替代进口产品,公司光伏组件封装材料POE、EVA占据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累计封装的光伏组件达到270GW,为中国光伏产业关键材料的国产化、降低组件的成本做出了贡献!
另外,他亲自组织攻关解决EVA胶膜国产装备和生产工艺,实现100%国产化,完胜昂贵的进口设备,快速扩张EVA胶膜的产能,满足光伏产业对封装材料快速发展的需求!并领导团队在全球首先第一家开发成功高透胶膜,提升了组件的发电效益!另外,他领导团队成功开发了POE、白色胶膜等新产品,满足了高效组件的需求!不仅如此,他领导团队解决了组件封装材料发展过程中黄变、蝸牛纹、PID等长期可靠性问题!他使光伏组件封装材料这个中国产品扬名世界!
PVSEC SPECIAL AWARD获得者:吕芳
1999年,吕芳女士入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研究部,现任研究部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负责可再生能源战略规划和政策经济研究;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能源署光伏系统实施协议(IEA-PVPS)TASK1、TASK12中国代表。
2020年,吕芳从事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研、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咨询和研究经验,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欧盟/REEEP/能源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具有丰富的在中国实施太阳能利用的国际合作技术示范和应用推广的经验,参与国家能源局、科技部等部门“十二五”、“十三五”光伏发电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凝练,曾4次获得“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作为项目负责人以及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科技部、住建部、科学院主持的有关只能微电网、多能互补、低能耗建筑等方面的国家项目,曾获得“华厦建设科学技术奖”;在科技部、环保部和科学院支持下,率先以“光伏和环境”为目标在光伏制造、应用和回收三环节全面开展全生命周期研究,由她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
Hamakawa Award获得者:万跃鹏
万跃鹏,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在此之前, 万博士曾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任高级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建立了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博士提出行业的铸锭技术路线图,并致力于技术路线的实现。回国后他带领团队进行铸锭炉国产化,率先开发G6铸锭炉,率先开发“晶核诱导,控制形核”铸锭新工艺并应用于高效多晶硅片的生产。万博士积极推动铸造单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连续直拉单晶技术的开发等等。由于其在太阳能用硅材料技术发展中的工作和贡献,万博士在第十七届中国光伏技术大会上获“中国太阳能光伏成就奖”。万博士回国前任美国GT Solar 公司研发经理,在法国圣戈班(Saint-Gobain) 的北美研发中心任研究员。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材料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万博士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RWTH Aachen)获工学博士学位。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PVSEC Young Scientist Award获得者:王士涛
王士涛,中信博首席技术官,研究员,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82 WG7召集人 IEC1906奖中国光伏领域第一位获奖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研究员。
2014年12月至今,担任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全面负责中信博研发。研发的平单轴跟踪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引入了备份设计、人工智能概念,通过在控制、传动、结构等多方面的创新技术,拥有10多项发明专利,在大幅降低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跟踪系统的可靠性,为太阳能电站建设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同时,多工作模式的控制技术,使智能太阳能电站成为现实。
另外,作为国际电工组织(IEC)等国际标准机构的成员,王士涛代表国家权威机构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国际及中国跟踪器相关标准的起草工作,IEC62187、IEC63104等标准。并于2018年成为光伏领域第七工作组召集人,拥有多项太阳能发明专利,先后在光伏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主持承担了科技部中小型创新企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技项目等。代表中国参与光伏质量评价工作组(PVQAT)工作组,担任Task9、12工作组组长,重点研究太阳能光伏技术的长期稳定性工作。参编《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应用》,并多次在国际会议及太阳能专业期刊发表论文。
不仅如此,他于2007年开始聚光太阳能研究,拥有多项专利和一项国际PCT专利,成功研发576、1300倍聚光产品,并通过中科院电工所相关检测。承担多项省市科技创新项目课题。主导设计的高倍聚光组件通过了IEC62108(聚光光伏组件设计与定型)的认证,该认证标志着国内首个聚光组件通过IEC62108认证,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前5家通过该测试认证的产品。
PVSEC Young Scientist Award获得者:游经碧
游经碧,2005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入选中组部第十一批“青年千人”人才计划,同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已公示)。
长期从事有机及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光电器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1)提出稳定反型有机叠层电池结构,研制出转换效率为10.6%有机叠层电池,作为世界纪录被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发表的Best Research Cell Efficiencies收录;2)提出有机盐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的方法,先后研制出转换效率为23.3%,23.7%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连续两次作为世界纪录被NREL发表的Best Research Cell Efficiencies收录;3)提出解决钙钛矿电池广泛存在的电滞问题的界面调控方法,为准确评估钙钛矿电池效率提供基础;4)研制出光照稳定的全无机钙钛矿电池;5)研制出当时发光效率最高的钙钛矿发光二极管。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篇,通讯/第一作者Nature系列研究论文11篇,其中1篇引用超过2000次,全部论文总共被SCI引用17000余次。
Hamakawa Award获得者:金浩
金浩博士,现任晶科研发副总裁,统筹管理晶科集团的技术研发工作,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16年-现在,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专项”实施方案制定专家,指南制定专家。
2016年,获浙江省千人计划;
2016年,获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主办方评选为 “光伏产业技术领军人物”;
2016年7月,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正式任命金浩博士为第82技术委员会(IEC/TC82)WG8光伏电池工作组召集人,负责光伏电池国际标准的推动和管理工作。目前已带领我司主编或参编的国家标准与技术规范31项,已公布6项,待发布4项。其中,IEC国际标准IEC63202-1:“Measurement of light-induced degradation of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第一作者)发布准备中。
2013年-2019年,金浩博士带领晶科研发团队共创造并打破世界纪录13次,其中5项保持至今。
此外,金浩博士带领晶科能源先后荣获:全国首家多晶获得一级能效认证的企业;全国首家同时获得CQC单晶一级和多晶一级能效认证的企业;
金浩博士带领团队完成3项国际专利(授权), 45项发明专利(授权)和23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15-2018年,开展5项国家级项目、1项2018年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30余项自主研发项目。个人累计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16篇期刊论文;国内外大型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32次,受邀会议报告80次以上。
2019第四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与创新应用论坛,将于2019年11月15日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三层大宴会厅隆重召开! 欲了解会议详情,请关注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