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零售的市场趋势
时间:2022-03-31 14:12:4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国医药分开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即通过药价改革以降低医疗机构对利益补偿的期望值,但距离真正形式上的分开还很遥远。在处方难以规模化流出院外的市场现状下,处方药零售要做大规模必然面临处方来自何处的挑战。
从市场现状来看,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以及院边店的大量增加,创造处方和与医疗机构进行深度利益绑定的处方外流正成为处方药零售的两种主要发展模式。
首先,所谓创造处方是指通过互联网医院来开具处方,完成合规动作,这一方面可满足部分无处方用户自费购买处方药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满足部分用户减少去医院频率改为线上购买处方药的需求。在自费领域,互联网可以面向全国进行销售,而在医保领域,只要与医保定点药店合作即可面向当地用户进行销售。
自从互联网医院出现以来,创造处方一直是市场的潜流。但自从医保改革力度加大以来,创造处方的需求快速上升。从医保监管强化的角度来看,药店和医药电商渠道的无处方获取处方药行为已经无法持续,这推动了其与互联网医疗合作进行处方创造。从医保支付改革角度来看,集采推动了部分品种的药品拓展院外市场,药企希望创造出来的处方能推动院外规模上升。
因此,处方药零售的一部分增量来自互联网医疗所创造出来的处方,但这部分增量中其实有一部分存量,主要是原先很多线下药店将处方药出售给无处方用户,随着监管趋严,这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医疗转化成合规的处方来购买处方药。因此,真正的增量来自原先因怕麻烦不愿意去医院的用户,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推动了处方药零售。
其次,院边店近年来获得较快增长,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利益深度绑定,院边店获得了一部分外流的处方,主要以自费药为主。当然,医保推出双通道政策之后,也有一部分国谈的高价药流向院边店,但规模有限。
院边店的优势是其与医疗机构的利益绑定保证能获得院内流出的处方,特别是由于高价的新特药的使用、运输和储存都有较高要求,院边店在这一领域具备较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院边店普遍单店营收较高的原因。院边店能获取处方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其离医院近,主要是因为与医院建立了强连接,比如,大部分流通商与医院有着大体量的药品批发业务,借助这一关系布局院边店就水到渠成。
如果仅看DTP药店,三家最大流通商的DTP药店单店收入相差不大,都在1600万元到1800万元左右的体量,而区域流通商的单店收入体量则在1000万到1500万元左右。如果是零售药店拓展的DTP药店,其单店年营收大都在700-1000万元左右,但比普通药店的200万元左右的单店收入还是要高出3-4倍。当然,很多院边店都是混合模式,不仅销售新特药,也有普药和保健品等,因此,这些院边店都单店营收要比普通药店高很多,但比独立DTP药店要低。
不过,与互联网医院所创造的处方主要面向高毛利的类保健的普药不同,院边店销售的高价药毛利极低,大部分只能做到微利,很多甚至长期亏损。DTP药房毛利低是多个国家药品零售市场的共同现象。不过,与美国特药药房的利润主要被PBM及其背后的保险公司收取不同,中国DTP药店的利润主要向医疗机构输送。以新特药为主的院边店主要是以做大营收为诉求,达到一定规模化才能产生微利。
从市场现状来看,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的医药分开,要么是在院外建立的处方创造自循环模式,要么是与医疗机构深度利益捆绑的院边店模式。在缺乏对医生和医疗机构的补贴前提下,处方仍然是医疗机构利益的核心,绝不会随意流出。
因此,处方药零售市场规模化的发展仍需等待医药分开的政策推动,而从东亚地区的实践来看,随着人口高速老龄化的到来,补贴医生和医疗机构来推动医疗服务和处方利益分离的时间窗口已过,未来政策趋势仍将停留在调控药价,而非医药分离,这意味着处方药零售仍将延续现有模式而无法突破。
注:原文有删减
来源:新浪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