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没阳”?“什么株”?权威解读您关心的10大新冠疫情防治要点
时间:2023-01-03 15:04: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新十条”落地后,上海持续优化调整防疫政策,鼓励无症状、轻型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治疗。
“阳没阳”成了新晋问候语,“什么株”成了新一代盲盒......
就大家时下特别关心的10个问题,我们邀请了相关专家为您解惑↓
Q1:朋友圈都在说北京病毒、广州病毒、成都病毒、武汉病毒...,而且各地所谓的病毒反应还不一样,甚至开玩笑说去挑个症状轻的病毒感染——这是真的吗?
用属地来区分病毒是不科学的。
研究者们是根据病毒株即序列号来区分:目前比较流行的是BF.7,还有较多的是BA.5、BA.4;而BF.7其实是BA.5的一个分支,所以它原则上还是属于BA.5;以及,大家近来也有听闻BQ.1.1,又被称为“地狱犬”。
而根据临床分析,新冠的病毒株毒力是在逐渐减弱的,因此目前各地的“株”毒力的差别是不大的。但大家也发现,北京、广州的发热比例,有点不太一样。
这种情况,可能是气候差异的影响。目前北方正处于流感季,新冠中可能混了一些流感;以及,北方气温普遍较低,发热就可能会更多见一些。而与此同时,广州没有出现药物突然挤兑的情况——所以,大家会觉得地域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上海现在的情况是:部分人群出现发热,部分人群则情况尚可。
然而,从我们进行的一项原始奥密克戎株的研究分析:出现发热的情况可能要达到30%。虽然没有大规模的统计,但目前情况来看,还是较合理的。因为这项研究,我们采用的是住院患者的观察数据,发热监测都相对精准。
但也因存在很多的无症状携带者,以及现在很多人不做核酸,不能及时知晓自己是否已经感染等;当等到有症状时再检测,就会感觉大家都是有症状的。
综上,从科学角度来讲,我们不能以属地来区分,这跟病毒学的研究也不一致;可能是所处的气候环境,或一些其他的非新冠病毒的因素影响,所致的“症状不一”。
Q2:主动“感染”症状比较轻的病毒,自己症状也会轻吗?
大家出现不一样的症状,主要是分两方面:
一方面是病毒株的来源。目前,上海好像各种“株”都有,因为患病的人可能就来自全国各地,比如北京、广州、安徽等。因此,并不能说哪个“株”是上海的源头,国内有的各种各样的“株”,上海差不多都囊括了。
一方面是个人的免疫状态。正如前文所说,现在病毒致病率还是较接近的。除去这一因素,个人的免疫状态。有的人可能感染后完全没有反应,因为其免疫状态特别强。比如前期在观察患者的CD4细胞或者一些细胞的免疫状态时发现,有些人超过1000也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正常人的CD4细胞数量500-1600个/mm3);而有的人CD4细胞降到了200、300,反应就很强,肺部影像学症状还比较重。
主要还是个体差异,此处的个体差异不是指外形,因为有些人看着身强体壮,但他的CD4细胞免疫功能并非成“正比”。因此不能一概而论,以为症状轻就是“好”毒株,个人情况不一,不能反映这个“株”真正引起的反应。
Q3:预测上海什么时候会达到感染高峰呢?
有很多相关的专家已经通过建模等方式得出了高峰所在时间段。大家对感染高峰的预估比较统一,可能就在元旦、春节前后。
上海跟北京、广州等地的情况还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上海已经经历了3月份的挑战。
3月份已经有很多人感染,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感染情况。比如,5个人当中如果有1个人是曾经阳过的,原本第5个人都可能会把病毒传播出去,但因为感染后的这个人有抗体,这一路径的病毒传播就被挡住了。
因为上海存在这样的“免疫屏障”,所以和其他地方达到高峰的时间上会有一定的区别。
Q4:现在都说Paxlovid是特效药,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尽快用上;但现在核酸检测有一定的滞后性,会不会错过最佳的用药窗口期?
此处需要澄清:Paxlovid只能说是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改善相应的病毒血症或者是减少一些重症的发生;但是形容它是特效药,目前还达不到这个级别。如果有人心律失常时用了某种药物,心律马上恢复稳定——这样的药物才会被定义为特效药,而Paxlovid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
另外Paxlovid的服用时间,一般是感染后的3-5天内。虽然Paxlovid对控制病毒有一定作用,但对于一些轻症患者意义不大。需要明确,新冠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吃药也是会好的。当然,对于风险人群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
有人提出现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比较慢;现在也可以采用抗原检测,几分钟就会出结果。抗原两条杠说明它的病毒载量较高;当CT值小于30时,医生就会考虑给患者用上Paxlovid。所以,抗原检测结果也可以作为用药的指导。
再次强调: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Paxlovid。轻症建议不用,因为它并非是大家心中所想的“特效药”,只是对于重症患者或高风险人群,在缩短病程、降低病痛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Q5:不同的病毒株之间会再次感染吗?
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
有研究发现,早期的病毒株跟目前的病毒株抗原性有很大的变异,主要在S蛋白上。
有研究从细胞免疫因素分析:病毒突变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并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广谱的细胞免疫相对较弱,如果一下子接触大量的突变病毒,或者人体正处于免疫状态不佳的时期,就有可能再次感染。
二次感染时症状可能会少一点,体内炎症反应弱一点。总体来说,再次感染的情况是存在的,暂时相对较少,但也可能随着病毒的变异而增多。
就像流感,年年可以感染。当然,新冠突变暂时还没有达到流感“年年复年年”的状况,因为流感存在人跟动物间的交换传播,而新冠目前没有明确的中间宿主动物。
Q6:为什么有的人抗原是正常的,但核酸结果显示“阳”?
研究发现:CT值小于30时,抗原即为阳性。而抗原检测跟核酸检测之间,有一定的检测敏感度差异。
很多时候,核酸检测是阳性的,但抗原检测仍未显示阳性。这提示大家:此时的传染性不是最强的。而当抗原检测阳性时,则表示密接感染率上升。
同时,抗原检测在家里就可操作。一旦出现两条杠,就表示自己已被感染。抗原检测的假阳性较少,也相对敏感。
就现在感染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很多场景已经选择使用抗原检测。比如就医人员在没有48小时核酸的情况下,可安排做抗原;如果结果为阴性,按照阴性情况进行就医;如果阳性,则转移到发热门诊。
而康复判定,也是抗原检测先阴性,核酸检测再阴性。只要抗原检测阴性,就基本不具备传染性了。
Q7:家里人都“阳”过一遍以后,要不要对居家的环境进行消毒,如何消毒?
如果全家都“阳”过了,就重启正常生活吧。
在干燥常温情况下,新冠病毒基本上存活24小时左右。即使存活,比如一些织物,洗过一次也就没有了。而家里最终可能残留的地方是冰箱——比如一些食物可能接触后再冷冻,附着在这些食物表面的病毒,存活的时间可能会相对长一点。
而如果家里有人“阳过”,但也有人还“没阳”,此时较为理性的是使用独立的卫生间,把“阳过”和“没阳”的分开管理。如果条件不允许,一家人居家在一起生活2-3周以上,还没有“阳”,那就可能不会“阳”了。
Q8:这个病毒是不是越传播毒力越弱,扛到越后面感染越“有利”?
如果明年再感染现在的新冠病毒,毒力是会相对弱些,但近两三个月内感染,差别不会太大。
而且很多时候,大家没有这种选择权。可能突然间来了个“国外株”,可能是“常见株”也可能新的“变异株”,我们没法选择来源。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们能做好的主要还是“保持平和心态、加强营养、注意睡眠等”这些自己可以掌控的地方。
Q9: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和应对奥密克戎呢?
糖尿病患者关键是要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不好极易演变成重症。
同时糖尿患者自身比较紧张,他觉得接种疫苗对他身体伤害很大——这一想法需要及时纠正。这类患者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要赶紧接种疫苗。如果疫苗不接种,血糖也控制不佳,发生重症的概率将会非常高。
现阶段,慢病人群需要做好基础疾病的稳定控制,加强自我监测。比如,平时血糖稳定时一周测1-2次,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或已感染的情况,就需要增加监测频次,及时发现不稳定状态。建议慢病患者家里能够备一些监测设备,及早发现一些重症的倾向,及早就诊。
Q10:现在是接种加强针的最好时机吗?或者说第三针、第四针还有用吗?
还是有用的,因为还处于窗口期。
因为上海还没有到70%-80%的人群阳性,如果已经是80%的人已经阳性了,接不接种加强针,可能意义就不大了。但现在离这样的情况还很远,我们环顾周围,也没到全是“阳”的状态。所以可以趁这个宝贵的窗口期,赶紧接种。
而且如果在有基础免疫状态下,相较于前期接种,最近接种疫苗,预估7天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如果你选择现在接种疫苗,在元旦前、春节前,就会产生比较好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