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下降,真凶竟是肺癌?靶免两种一线方案均成功消退眼部病灶
时间:2023-01-06 12:01: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脉络膜转移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后极的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无色素病变。CM 的临床表现从视力模糊 (70–81%)、闪光和飞蚊症 (5–12%) 和疼痛 (5–14%) 到无症状 (9–11%) 不等。乳腺癌是脉络膜转移的最常见原因。肺癌是男性脉络膜转移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女性第二大常见原因。
01
视力下降,真凶竟是肺癌?
脉络膜转移作为肺部 PC 的初始表现是罕见的。通常,它代表了具有血行播散的播散性疾病的晚期过程。及时诊断对于患者立即开始治疗至关重要。PC被归类为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它有早期转移的倾向,对化疗的反应差,往往导致预后不良。脉络膜转移患者的视力下降,归因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ERD);然而,在 15-20% 的患者中,这种情况一直没有症状,直到在例行检查中被意外发现。
一名 63 岁的女性因左眼视力丧失就诊,眼科评估显示 ERD 继发于脉络膜肿瘤。PET/CT 显示多发转移,支气管镜活检显示肺部 PC。
该患者在一个月内左眼视力逐渐下降。眼科检查显示右眼视力为 6/12,左眼视力为 6/60。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脱离主要位于下部区域,左眼上象限有无黑色素性脉络膜肿块伴视网膜脱离。超声显示该无色脉络膜肿块为视网膜下区高回声病灶,厚度约6.61 mm,增加了眼内肿瘤或转移的可能。
右眼未见异常。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然而,胸片显示左肺上叶存在不均匀的混浊。
肺部增强 CT 显示左肺上叶有一个 2.8 厘米的肿瘤,并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实质中有脂肪浸润,掩盖了局灶性病变。脊柱 X 光片显示腰椎强直并伴有边缘骨刺形成。经支气管活检发现巨细胞和梭形细胞,免疫组化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波形蛋白和细胞角蛋白呈阳性。最终诊断为肺 4 期 PC,伴有淋巴结和多发远处转移,患者被转移到肿瘤科进行进一步的医疗管理。
转诊至肿瘤科后,患者被告知患癌情况,建议行左眼局部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免疫治疗。由于患者选择居家临终关怀,这些治疗策略没有得到实施,患者在确诊后4个月死亡。
02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 EGFR 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脉络膜转移
据报道,在 NSCLC 病例中,脉络膜转移的发生率为 0.2% 至 7%。最近的病例系列显示,在具有 EGFR 突变的 NSCLC 病例中,患病率为 8.4%。
传统上,由于对传统化学疗法的反应有限,外照射放射疗法一直是脉络膜转移瘤的治疗选择。然而,这些患者中的许多人在短时间内死于全身转移,而且长期疗效尚不清楚。第一代和第二代 EGFR-TKI已显示出治疗脉络膜转移的疗效,但可能会发生 EGFR T790 M耐药突变,从而限制这些治疗的全身疗效。奥希替尼是第三代不可逆 EGFR-TKI,可选择性抑制 EGFR-TKI 致敏和EGFRT790 M 耐药突变。在此,我们描述了脉络膜转移对奥希替尼作为 EGFR 突变肺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完全反应。
一名有高血压病史的 68 岁男性被转诊评估在常规眼科检查中发现的左眼新脉络膜病变。两年前拍摄的眼底照片中不存在病变。检查时,右眼视力为 20/20 + 2,左眼视力为 20/15。在左眼,有一个 7.5x6.0x < 1 毫米的无色素性脉络膜病变,位于颞下拱廊正下方,覆盖在病变下方的视网膜下液,以及病变表面的轻度视网膜色素上皮变化。
PET扫描显示右肺下叶中央高代谢肿块样病变,以及胸腔内淋巴结、双肺、右胸膜、肝脏的多发高代谢病变,以及多发溶骨性病变骨病变,都与转移性癌症有关。MRI 显示许多颅内增强病灶。 进行了右侧胸腔穿刺术进行诊断和分子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转录因子 1 (TTF-1) 阳性腺癌与原发性肺源性一致。该肿瘤同时携带 EGFR 外显子 19 突变 (E746_A750del) 和 TP53 突变 (R248W)。
考虑到广泛的疾病负担和全脑放疗相关的发病率,决定继续进行全身靶向治疗的初步试验,开始使用奥希替尼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脉络膜病变表面的视网膜下液完全消退,脉络膜浸润厚度减少,表明治疗反应。治疗三个月后,病变进一步退化,OCT 厚度减少,覆盖的视网膜下积液仍然消退。治疗两个月后的随访 PET 扫描显示出强烈的治疗反应,右肺病灶的大小和活动性显着降低,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性疾病负担减轻,并且没有任何新病灶的证据。治疗三个月后的脑部 MRI 随访显示,许多颅内病灶的大小明显减小,没有任何间隔生长或新病灶的出现。脉络膜病变在他最近的随访中仍然退化,即就诊后 17 个月。
治疗后四个月的病变图像
小结:
有几份报告描述了奥希替尼对 EGFR 突变 NSCLC 脉络膜转移的影响。第一个发表的病例描述了一名患者,该患者最初被发现患有转移性 NSCLC,外显子 19 缺失,并接受了两种第一代 EGFR-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该患者出现了新的视觉症状,并被发现有一个病变涉及右眼脉络膜转移。随后对原发病灶进行的活检显示,肿瘤已发生 EGFR T790 M 耐药突变,因此该患者随后开始接受奥希替尼治疗。治疗 14 天后,病变明显消退,4 个月时消退更明显,视力提高,并且没有其他转移性疾病的发生。
还有几例类似的病例报告。描述了一名 NSCLC 脉络膜转移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但其脉络膜转移对奥希替尼反应显著。另外两名具有 EGFR T790 M 耐药突变的患者最初对厄洛替尼治疗没有反应,但对奥希替尼的脉络膜转移有客观反应。其他三名患者均最初接受过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s治疗,视觉症状改善,病灶客观消退,均因发现EGFR T790耐药突变而接受奥希替尼一线后治疗。
03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完全消退
脉络膜转移眼部病灶
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有 40 年吸烟史,因视力模糊、左眼微痛 2 个月就诊。超声检查显示眼底已出现无黑色素的半球状突起病灶。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GGA)显示病灶内有大量毛细血管。CT显示右肺门和右下肺多发阴影,伴有肺大泡和肺气肿。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左眼后壁大致呈圆形的病变。
该患者被医生诊断为NSCLC伴CM。自 2020 年 7 月起,他接受了一线免疫疗法基于帕博利珠单抗(200 毫克/周期)、培美曲塞(100 毫克/周期)和卡培他滨(100 毫克/周期)的化疗。
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眼部和肺部症状得到缓解。同时,眼部超声检查显示病变消退。病灶表面渗液明显减少。最佳矫正视力(BCVA)从0.1提高到0.6,肺部阴影直径从3mm减小到2mm。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除出现轻度乏力外,并未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等化疗常见的副作用。
小结:
本例接受免疫治疗加化疗,疗效显着,表现为眼部病灶完全消失,肺部病灶明显缩小。此外,pembrolizumab 增强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以抵抗化疗引起的副作用,例如脱发、恶心和呕吐。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证明全身性派姆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培他滨治疗 CM 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病例。我们认为免疫疗法联合化学疗法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CM 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Feng KM, Chen YH, Chen JT, Lin LF, Tsai WC, Chen CL. A Pulmonary Pleomorphic Carcinoma Patient with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Secondary to Choroid Metastasis as Initial Presentation-A Case Report. Medicina (Kaunas). 2021 May 28;57(6):539. doi: 10.3390/medicina57060539. PMID: 34071184; PMCID: PMC8226557.
【2】Field MG, Boldt HC, Abu Hejleh T, Binkley EM. Successful response to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osimertinib for choroidal metastasis from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m J Ophthalmol Case Rep. 2022 Mar 1;26:101459. doi: 10.1016/j.ajoc.2022.101459. PMID: 35265776; PMCID: PMC8899229.
【3】Li X, Liang Y, Wang J, Hu Z, Yuan ZL, Xie P. Pembrolizumab for choroidal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21 Aug 3;17(8):2626-2629. doi: 10.1080/21645515.2021.1885282. Epub 2021 Mar 26. PMID: 33769211; PMCID: PMC8475568.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