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P人群健康研究: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门诊中医疾病谱分析
时间:2023-11-08 17:46: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中医疾病谱
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适合在缺乏先进设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重要战略,其中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是重要内容之一。疾病谱分析是衡量诊疗能力较好的指标之一,国内有关中医疾病谱的研究集中在医院;而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疾病谱的研究多采用ICD-10编码的西医诊断,鲜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疾病谱相关研究。
为更好地探究在大力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背景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中医诊疗能力,本研究依据TCD标准,利用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大数据,分析社区门诊居民的中医疾病谱,旨在了解深圳市社康中心的中医药诊疗能力,为推动我国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2年5—6月,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信息平台“杭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业务系统”中提取2021-01-01至2021-06-30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深圳市10个区社康中心门诊就诊且产生诊疗费用的记录,选取以中医诊疗为就诊目的、产生相匹配诊疗费用、第一诊断为《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编码诊断的诊疗记录纳入研究(n=385 138)。基于TCD中的病名分类对疾病谱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科别类目、专科系统分类目、中医疾病名称。
结果
纳入的385 138条诊疗记录中,男170 077人次(44.16%),平均年龄(37.5±8.2)岁;女215 061人次(55.84%),平均年龄(36.7±9.4)岁。疾病谱涵盖TCD所有7个科别类目,依次为:内科219 445条(56.98%)、儿科79 201条(20.56%)、耳鼻喉科47 965条(12.45%)、妇科30 620条(7.95%)、外科5 797条(1.51%)、骨伤科1 407条(0.37%)、眼科703条(0.18%)。除各科别类目中瘤病类、癌病类,眼科中眦病类、黑睛病类、瞳神病类、外伤眼病类外,疾病谱涵盖7个科别类目下的所有专科系统分类目。各科别目下,数个疾病谱累计诊疗量占据该科别类目≥90.00%总诊疗量。
疾病谱排名前5位系统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208 701条(54.19%)、肌肉骨骼系统疾病73 369条(19.05%)、妇科系统疾病30 620条(7.9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7 539条(7.15%)、消化系统疾病19 162条(4.98%)。
表1 家医签约居民社康中心门诊中医疾病谱涉及的前5位西医系统疾病
<15岁和15~24岁患者以与呼吸道、消化道有关的疾病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痹病、眩晕病、头痛病、不寐病、乏力等患者逐渐增多;45岁前以感冒病为首位疾病,45岁后以肌肉关节疼痛的痹病为首位疾病。
表2 不同年龄段签约居民的前10位中医疾病名称
结论
深圳市社康中心的中医诊疗疾病谱较广,但病种集中、单一,以内科疾病为主,疾病谱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妇科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五大类系统疾病,需要进一步提升和拓展社康中心中医诊疗能力,以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讨论
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诊疗疾病谱较广
广东省和深圳市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广东省首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政策,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与服务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本研究亦可见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诊疗能力可,诊疗的疾病谱较广,不仅涉及TCD编码中7个科别类目,还基本涵盖7个科别类目下所有专科系统分类目,深圳市社康中心诊疗能力提升与近几年“强基层”和各种利好政策密切相关。
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疾病谱特征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段呈现的疾病谱不同。45岁前以感冒病为首位疾病,45岁及以后以肌肉关节疼痛的痹病为首位疾病;年轻者以呼吸道、消化道等有关疾病为主,随着年龄增长,与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有关的痹病、高血压等引发的眩晕病和头痛病、睡眠障碍等不寐病、乏力等虚劳病患者逐渐增多,与既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医疾病谱有较大差异,彰显了中西医治疗疾病谱的不同。
本研究聚焦的时间段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本研究疾病谱中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和症状仍占据第1位,与既往研究相一致。排名第2~5位的分别为颈椎病和腰痛等痹症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阴道炎和痛经等妇科系统疾病、眩晕病和睡眠障碍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胃胀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与近几年广东省及深圳市大力推广中成药、中药饮片、针刺、推拿、刮痧、拔罐、灸类等适宜技术有关。
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诊疗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国内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疾病谱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探究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诊疗能力,本研究选择与深圳毗邻、风土人情和气候等相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所进行比较。对比前10位中医疾病谱:两地区在25~44岁和45~64岁年龄段疾病谱重合度较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层中医诊疗<15岁患者中包含心理疾病患者,15~24岁患者以痤疮为首位疾病,且包含睡眠障碍患者,而本研究两个年龄段仍以呼吸道、消化道疾病为主;≥65岁患者,除涉及本研究中的肌肉骨骼、呼吸道、眩晕病、头痛病、睡眠障碍等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基层中医诊疗中还会涉及麻痹或无力、神经系统疾病、水肿等症状或疾病。彰显香港特别行政区年龄偏小的儿童期、青少年期患者和老年人会更多地选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中医适宜病种,这可能与居民就医习惯、对社康中心认可度、社康中心诊疗能力等有关。结果也提示,深圳市社康中心应加强宣传力度,拓展诊疗范围,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尤其是“一老一小”人群的中医诊疗能力,促使社康中心接诊更多的人群和疾病谱。
不仅如此,虽然深圳市社康中心中医诊疗疾病谱范围较广,然而综合分析后发现,疾病谱分布较集中,在科别类目上,内科占据56.98%,外科、骨伤科和眼科疾病非常少,以呼吸道系统、消化道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妇科系统等常见病为主;诊疗病种较单一,每个科别类目下90.00%以上诊疗量集中在数个疾病谱上。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方剂、一些独特疗法等在一些疾病治疗中占据优势地位或者重要的辅助地位,如中风、胸痹心痛、心悸、面瘫、便秘、不寐、小儿哮喘、慢性咽炎、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骨折、皮肤性病等,并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其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等特征,非常适合开展康复期、临终关怀、肿瘤患者等管理工作,中医药在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优势得到充分证实,成为西医治疗的重要补充,但本研究显示疾病谱中瘤病类、癌病类疾病均未涉及,诸多具有中医诊疗优势的病种也较少或者罕见,与潘伦等报道的中医全科医生日常接诊中较少有癌症、皮肤病、性病等结果相一致。
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诊疗能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更多政策支持和保障,不仅应加大对中医保健类项目的投入,还应加大中医诊疗服务支持和保障力度,包括扩大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推进医疗保险政策向基层倾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增加设备投入等,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更多新技术、新项目,拓展诊疗范围和疾病谱;继续加大政府宣传力度,让居民知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提供的中医药服务,更多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同时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质量控制和评价监管机制,除目前考核中医药服务数量外,建议将中医诊疗能力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以更好促进基层中医诊疗能力的提升。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院校教育、中医全科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一体化的培训体系,设计更多适合基层需求的全科医生培养课程,通过优化相关政策和待遇,吸引和促进更多毕业生愿意且安心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针对非中医背景的全科医生和护士普及性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中成药使用、拔罐、刮痧、穴位贴等,逐步拓展中医适宜技术品种及扩展培训人员数量、范围;根据社区患者需求,创建卒中后遗症、肢体残疾及肿瘤患者、老年人、儿童等人群的特色中医诊疗服务;有计划、有目的开展社区中医师的"亚专长"提升计划,通过培训班、进修深造、名中医下社区"传、帮、带"等手段,让社区中医师不断提升自身诊疗能力,逐步成长为特色的中医专家,更好满足居民需求。
构建上下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优势,让更多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的中医药优势病种下沉至基层,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医院不仅将患者转诊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且加强对基层帮扶,使基层具备"接得住"能力,形成诊疗-康复-连续照护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实施。
本文来源
尹朝霞, 孔憧宇, 邹先辉,等.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居民门诊中医疾病谱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25): 3112-3117,3126.(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