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栓策略调整要参考这个适应证
时间:2023-12-16 14:40:5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心脏瓣膜病是全球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来源,是导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和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治疗无法改变病变瓣膜的机械性功能障碍,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手术风险高,许多患者无法接受手术。近年来,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迅猛发展,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选择。而瓣膜血栓形成被认为是人工瓣膜功能退变的早期表现,在不同类型人工心脏瓣膜中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瓣膜病介入治疗后抗血栓策略选择与管理便成为患者术后管理的重中之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抗血栓策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目前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中最成熟的手术方式,其术后抗血栓治疗策略也在近几年中的指南中得以明确。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抗凝治疗适应证,其抗血栓治疗方案有所差异。
合并长期抗凝治疗适应证
对于合并房颤等抗凝适应证的TAVR术后患者,终身予以口服抗凝治疗。
不合并长期抗凝治疗适应证
对于无长期抗凝适应证的TAVR术后患者,终身予以单药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对于高栓塞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联合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治疗3~6个月,之后改为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单药治疗,终身服用。
近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近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需要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充分评估其血栓及出血风险,再结合是否合并长期抗凝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抗血栓治疗策略。
无长期抗凝适应证
-
低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12个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后改为阿司匹林单药治疗。
-
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缩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至1~3个月(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3~6个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合并长期抗凝适应证
-
低出血风险的患者,推荐长期予抗凝治疗联合氯吡格雷6个月(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12个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
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缩短氯吡格雷时间至1~3个月(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3~6个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下图为2022年《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抗血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给出的流程图。
TAVR术后患者栓塞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评分系统来量化不同个体间的风险差异,只有通过临床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相关风险。目前,TAVR术后患者栓塞及出血事件风险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个体特征、合并症以及手术操作等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