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盘点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案!

时间:2024-08-01 18:00: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一、 化疗药物

(一) 氟尿嘧啶类

1. 静脉用氟尿嘧啶

(1)氟尿嘧啶(5-FU):抗代谢物,是尿嘧啶的同类物。5-FU在细胞内转化为有效的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后,能抑制胸苷酸合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合成,对RNA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替加氟:5-FU的前提药物,在体内转变为5-FU而起作用。其作用与5-FU相同,能干扰 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2. 口服氟尿嘧啶衍生物

(1)卡培他滨:

5-FU前体药物,口服后被肝脏和肿瘤组织中转换为5′- 脱氧-5- 氟尿苷(5′-DFUR),5′-DFUR在肿瘤组织中经胸腺嘧啶磷酸化酶(TP)催化成 5-FU。在大少数实体瘤中TP活性远高于普通组织,因而卡培他滨主要在肿瘤组织中发挥抗肿瘤作用。

(2)替吉奥胶囊:

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奥替拉西钾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替加氟在体内转变为5-FU 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吉美嘧啶对 5-FU 分解代谢酶 DPD 具有拮抗作用,从而使由替加氟转变成 5-FU的浓度增加,增强了抗肿瘤作用;奥替拉西钾主要对消化道内分布的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有选择性拮抗作用,抑制 5-FU转变为 5-FUMP。上述作用的结果使替吉奥胶囊的抗肿瘤作用增强,但消化道毒性降低。

(二) 铂类

1. 顺铂

重金属络合物,可抑制 DNA 复制,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

2. 卡铂 

作用机制与顺铂类似,但消化道反应以及肾毒性低于顺铂,骨髓抑制是主要不良反应。

3. 奥沙利铂

新一代铂类,具有更低的肾脏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为其剂量限制性毒性。

(三) 伊立替康(CPT-11)

喜树碱的衍生物,特异性地作用于拓扑异构酶Ⅰ,引起 DNA双链破坏。

其活性代谢产物 SN-38主要通过肠道排泄,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的作用下代谢成无活性的 SN-38G。

由于UGT1A1 基因的高度多态性,造成不同个体间代谢活性差异很大,具有UGT1A1*28等位基因纯合子(又被称为 UGT1A1 7/7基因型)和UGT1A1*6 纯合子(G211A)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浆SN-38浓度,是引起延迟性腹泻及血液学毒性的主要原因。

此外,伊立替康还是乙酰胆碱酯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用药后可出现胆碱能综合征

(四) 表柔比星

属于蒽环类抗癌抗生素类,为多柔比星的同分异构体,但与多柔比星相比,疗效相等或略高,但对心脏的毒性较小。

可抑制 DNA 和 RNA 的合成,对拓扑异构酶Ⅱ也有抑制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五) 紫杉烷类

1. 紫杉醇

微管抑制剂,可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聚合,防止解聚,导致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和纺锤丝,可阻断细胞于细胞周期的G2与M期。

2.多西他赛

与紫杉醇同属于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在细胞内浓度比紫杉醇高3倍,使其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在体外试验中比紫杉醇抗肿瘤活性强。

(六) 雷替曲塞

胸苷酸合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胞 DNA 的合成,且能潴留在细胞内,长时间发挥抑制作用。疗效与氟尿嘧啶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

二、 靶向药物

1. 曲妥珠单抗 

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的单克隆抗体,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 的细胞外部位,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进而阻断下游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曲妥珠单抗可与含蒽环类药物以外的化疗方案组合,用于 HER2 阳性晚期胃癌的一线或二线治疗。

2.西妥昔单抗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与 EGFR 特异性结合后,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西妥昔单抗可与化疗联合或单独应用,治疗 RAS 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因其快速缩小肿瘤的能力较强,故常用于初始不可切除的仅肝/肺转移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

3. 贝伐珠单抗 

一种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地与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减少了肿瘤的血管形成,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与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维持及跨线治疗。

4.阿帕替尼 

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研究证实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中可延长生存期,适用于三线及后续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

三、 常用方案

1. 顺铂+ 5-FU 

可用于食管癌与胃癌晚期一线或术后治疗。

顺铂75-100 mg/m2 iv(输注4小时)d1 +5-FU 750-1 000 mg/(m2·d)iv(持续输注 24 小时)d1-d3 或 d1-d2,每4周重复。

2.顺铂+卡培他滨 

可用于胃癌晚期一线或术后治疗。

顺铂 60-80 mg/m2 iv d1+卡培他滨 800-1 000 mg/m2 bid po d1 ~ d14,每3周1次。

3.顺铂+ S-1(替吉奥胶囊) 

可用于胃癌晚期一线或术后治疗。

顺铂60 mg/m2 iv d8+S-1 40-60 mg bid po d1-d21,每5周重复。或顺铂 60-75 mg/m2 iv(输注 2 小时)d1+S-1 40-60 mg bid po d1-d14,每3周重复。

4.奥沙利铂+5-FU 

可用于胃癌、肠癌晚期或术后治疗。

奥沙利铂 85 mg/m2 iv(输注)d1+亚叶酸钙400 mg/m2 iv(输注)d1,之后使用 5-FU 400 mg/m2 iv(推注)d1 + 5-FU 800 mg/m2 iv(输注 24 小时)d1- d2,每2周重复。

5. XELOX 

可用于胃癌、肠癌晚期及辅助治疗。

奥沙利铂 130 mg/m2 iv(输注2小时)d1+卡培他滨850-1 000 mg/m2 bid po d1-d14,每3周重复。

6.紫杉醇/多西他赛+顺铂 

可用于食管癌晚期或手术前后患者。

紫杉醇135-175 mg/m2 iv(输注3小时)d1 +顺铂60-80 mg/m2 iv(输注)d1或d2,每3周重复。或多西他赛60-75 mg/m2 iv(输注)d1+顺铂60-75 mg/m2 iv(输注)d1,每3周重复。

7.DCF 

可用于胃癌晚期、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

多西他赛60 mg/m2 iv(输注)d1+顺铂60 mg/m2 iv(输注)d1+5-FU 600 mg/m2 iv(持续输注24小时)d1-d5,每3周重复。

8. ECF 

可用于食管腺癌与胃癌晚期一线或手术前后治疗。

表柔比星50 mg/m2 iv(输注)d1+顺铂60 mg/m2 iv(输注)d1 + 5-FU 200 mg/m2 iv(持续输注)d1-d21,每3周重复。

9.EOX 

表柔比星 50 mg/m2 iv(推注)d1+奥沙利铂 130 mg/m2 iv(输注2小时)d1 +卡培他滨625 mg/m2 bid po d1-d14,每3周重复。

10.FOLFIRI 

晚期肠癌一线、二线治疗,胃癌二线治疗。

伊立替康180 mg/m2 iv(输注)d1+亚叶酸钙400 mg/m2 iv(输注)d1+5-FU 400 mg/m2 iv(推注)d1+5-FU 1 200 mg/m2 iv(持续输注24小时)d1-d2,每2周1次。

11. 5-FU+亚叶酸钙 

可用于体力状况差、不能耐受联合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的胃癌或肠癌患者。

亚叶酸钙200 mg/m2 iv+5-FU 400 mg/m2 iv(推注)+ 600 mg/m2 iv(22小时输注)d1-d2,每 2 周重复。

12. mFOLFOX6 

可用于胃癌或肠癌晚期或辅助治疗患者。

奥沙利铂85 mg/m2 iv(2小时输注)d1+亚叶酸钙400 mg/m2 iv(2小时输注)d1之后+5-FU 400 mg/m2 iv(推注)d1+5-FU 1 200 mg/(m2·d)iv(共2 400 mg/m2持续输注46-48小时)d1-d2,每2周重复。

13.伊立替康单药 

可用于食管癌、胃癌或肠癌晚期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

伊立替康 180 mg/m2 iv(30-90分钟输注)d1,每2周重复。或伊立替康300 mg/m2 iv(30-90分钟输注)d1,每3周重复。

14. FOLFOXIRI

可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肠癌晚期或转化治疗。

伊立替康165 mg/m2 iv(1小时输注)d1+奥沙利铂 85 mg/m2 iv(2小时输注)d1+亚叶酸钙400 mg/m2 iv(2小时输注)d1+5-FU 1 600 mg/(m2·d)iv(共3 200 mg/m2持续输注48小时)d1-d2,每2周重复。

15. 卡培他滨单药

可用于体力状况差、不能耐受联合化疗或其他药物治疗的胃癌或肠癌患者。

卡培他滨850- 1 250 mg/m2 bid po d1-d14,每3周重复。

16. 替吉奥单药或SOX 

可用于胃癌晚期及辅助治疗。

替吉奥80 mg/m2按体表面积≤ 1.25 m2、> 1.5 m2分为3个剂量水平:40,50,60 mg bid po 可以采用d1-d14,每3周重复,或d1-d21,每4周或5周重复,或 d1-d28,每6周重复。最常用的是3周方案。奥沙利铂130mg/m2 iv(输注2小时)d1+替吉奥40-60 mg bid po d1- d14,每3周重复。

参考文献:

[1]消化道恶性肿瘤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09):5-54.

上一篇: 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刺激响应...

下一篇: 揭秘!浙中医大附一院&浙江省肿瘤...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