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扩大的非阵发性房颤或可首选杂交消融!阜外医院郑哲、姚焰等研究
时间:2024-09-28 15:00: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左心房扩大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最佳消融策略尚无共识。这类患者单次导管消融效果不佳,往往需要多次导管消融。
阜外医院郑哲、姚焰等研究发现,对于这类患者,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后同期导管消融的杂交双心房消融优于单纯导管消融,或为首选治疗。
研究纳入接受杂交消融或单纯导管消融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且左心房直径≥45 mm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杂交消融组和单纯导管消融组每组纳入52例患者,中位左心房直径为 51 mm。
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主要终点是术后无房性心动过速发生。如果发生房性心动过速,再次导管消融。
研究显示,在12、24、36个月时,杂交消融组和单纯导管消融组分别有57.1%、52.7%、50.0%和25.0%、16.2%、11.5%的患者在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情况下无房性心动过速发生。
两组分别有70.1%、65.4%、62.6%和34.3%、29.4%、22.0%的患者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无房性心动过速发生。
随访期间,杂交消融组和单纯导管消融组分别有7例(13.5%)和29例(55.8%)患者再次行导管消融。
杂交消融组再次导管消融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无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2%、73.7%和73.7%,显著高于单纯导管消融组(43.6%、43.6%和38.2%)。
同样,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无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患者比例为62.5%、60.1%和60.1%,高于单纯导管消融组(30.4%、25.1%和20.9%)。
在安全性方面,杂交消融组有3例(5.8%)患者出现围术期并发症,这与以往的研究相似,无重大并发症,如死亡、脑血管意外或心房食管瘘。
在长期随访结果中,单纯导管消融组发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多于杂交消融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者指出,先前的研究表明房颤波经常从心内膜层跨越到心外膜层,尤其是非阵发性房颤。即使反复的心内膜消融也可能不会消融到心外膜心律失常的底物和触发因素。
之前心内膜消融产生的心内膜瘢痕组织会阻碍再次消融时射频能量在心内膜中向深部组织转移。
胸腔镜心外膜消融针对心外膜心律失常的底物和触发因素。双极射频消融钳可完成连续线性跨壁病变。
研究者还指出,在初始导管消融失败的非阵发性房颤,胸腔镜手术消融比导管消融更好地维持窦律。而由于手术消融过程中缺乏电生理定位系统,外科医生无法了解初始导管消融病变的电生理状况。但在杂交消融过程中,电生理定位的优势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来。手术心外膜消融后,心内膜消融则可详细定位,并进行精确消融。
来源:Hybrid Biatrial Ablation Versus Catheter Ab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Enlarged Left Atrium. Innovations (Phila). 2024 Sep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