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远不止是 “大号感冒”

时间:2025-02-13 12:11:5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曾几何时,“新冠就是大号感冒” 的说法甚嚣尘上 ,不少人信以为真,觉得感染新冠不过是像得了一场普通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深入了解新冠病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会发现这种认知大错特错。特别是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危害,其严重性和隐蔽性远超想象。

最新研究:新冠与心血管风险的紧密关联

近期,一项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放射学》上的研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广泛关注的涟漪。这项研究聚焦于新冠病毒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联,为我们揭示了新冠病毒鲜为人知的 “另一面”。

该研究的背景源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大量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不仅在呼吸系统方面出现问题,心血管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深入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奥秘,研究团队开展了此项研究,旨在明确新冠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具体联系。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团队展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他们精心挑选了 800 多名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接近 64 岁,其中男性占比超过 67%。研究人员获取了这些患者的冠状动脉 CT 血管造影(CCTA)数据,这些数据就像是一把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解患者心血管状况的大门。在这些患者中,41% 的患者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接受了 CCTA,其余患者则在大流行期间接受了该项检查。在大流行期间成像的患者里,有四分之一患有活动性 SARS-CoV-2 感染。更为关键的是,所有患者都随着时间的推移接受了基线和随访测量,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像追踪线索的侦探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踪不同的趋势。

经过对 2500 多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仔细审查,研究团队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SARS-CoV-2 患者的斑块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更快。高危斑块在 SARS-CoV-2 感染患者中的比例为 20.1%,而在未感染患者中仅为 15.8%;冠状动脉炎症在感染患者中的比例为 27%,未感染患者为 19.9%;靶病变失败在感染患者中也更为常见 。这些数据就像一个个醒目的警示标志,提醒着我们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小觑。

新冠病毒如何 “攻击” 心脏

那么,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在悄无声息中对心脏发动 “攻击” 的呢?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微妙的机制。当新冠病毒突破人体的防线,进入我们的身体后,它就像一个不安分的 “捣乱分子”,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大量释放,形成炎症风暴。这种炎症风暴不仅会在肺部肆虐,还会随着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的冲击。

炎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便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就像血管内壁的一层 “保护膜”,维持着血管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但在炎症的攻击下,这层 “保护膜” 千疮百孔。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会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失调,它们不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这就好像是城墙出现了裂缝,原本应该在血管内流动的物质,如白细胞、血小板等,开始向血管壁内渗透,为后续的病变埋下了隐患。

炎症还会促使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血小板原本在血管内安静地流动,一旦炎症发生,它们就像是被吹响了战斗号角的士兵,迅速聚集在受损的血管部位,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如果脱落,随着血流进入冠状动脉,就可能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脏病发作。而如果血栓进入脑血管,就会造成脑梗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

新冠病毒引发的炎症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尤其是促进斑块的生长。在炎症的刺激下,血液中的脂质更容易沉积在受损的血管内皮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内的 “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来说,炎症的持续存在使得斑块的生长速度加快,尤其是那些高风险的非钙化斑块。这些斑块质地柔软,表面的纤维帽较薄,更容易破裂。一旦斑块破裂,就会迅速激活体内的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引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等。

真实案例:新冠后的心血管健康危机

这些医学原理和研究数据或许会让你觉得有些抽象,那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新冠病毒对心血管健康的巨大威胁。

在浙江,50 岁出头的金先生是个运动达人,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阳康” 后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早起锻炼,而且强度还不小。可没想到,大约 8 点多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胸痛,而且疼痛越来越剧烈,根本无法缓解。意识到心脏出了问题的金先生,赶紧前往医院。到了医院,急诊医生为他做了心电图,结果提示前壁心肌梗死。医生迅速启动冠脉急诊流程,联系专家并安排手术。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最主要的血管之一 —— 前降支近段已经闭掉。好在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时为他安放了支架,开通了血管,金先生的胸痛才得以缓解。谁能想到,一次看似平常的 “阳康” 后锻炼,竟差点让金先生丢了性命。

无独有偶,在长沙,39 岁的外卖小哥石先生,原本就患有冠心病,一直在门诊就诊,还打算做冠脉造影检查和支架植入术。可疫情袭来,他也 “阳” 了。即便如此,石先生为了生计,一直坚持工作,经常给医院的医护人员送餐。去年 12 月 7 日上午 10 点多,他在送货途中,突然胸痛加重,大汗淋漓,赶紧拨打了 120。在救护车上,急救人员为他做了心电图,并通知急诊科做好准备。到达医院后,石先生突发心脏骤停,医生判断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立即进行就地心肺复苏。幸运的是,心肺复苏成功了,随后心血管内科和介入科接力,为他进行了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术后石先生被转入心血管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还有吴老太,“阳康” 后家人为了让她好好调养身体,叮嘱她尽量减少活动,在家静养。原本有外出散步习惯的吴老太,整天待在客厅和卧室里。没过几天,她就感觉左腿有点发胀,一开始没当回事,可渐渐地,腿肿了起来,又红又痛,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家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吴老太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还有肺动脉栓塞。好在经过手术治疗,吴老太顺利出院。

应对策略:保护心脏健康的建议

面对新冠病毒给心血管健康带来的潜在威胁,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心脏。

定期体检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对于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在 “阳康” 后的一年内,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重点关注心肺功能的检查。比如,可以进行心电图检查,它能像一个敏锐的 “侦察兵”,捕捉到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情况;心脏彩超则可以直观地展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让医生清晰地了解心脏的工作状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用心血管药物,持续监测心血管健康情况。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心脏健康的基石。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就像给心脏设定了一个精准的生物钟,让它能有条不紊地工作。熬夜就像是一场对心脏的 “偷袭”,会打乱心脏的正常节律,增加心脏的负担。戒烟限酒也是必不可少的,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就如同在心脏周围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合理饮食是为心脏提供充足 “燃料” 的关键。减少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就像血管里的 “垃圾”,会逐渐堵塞血管,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就像给血管做了一次 “清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心脏提供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营养。像三文鱼富含的 omega-3 脂肪酸,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够防止血栓形成,对心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适度运动是让心脏保持活力的 “秘诀”。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康复期,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剧烈运动就像一场对心脏的 “高强度考验”,可能会导致心率过快、耗氧量增加,不利于心肌的修复。可以先从一些轻松的活动开始,如散步、瑜伽等,随着身体的恢复,再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心率,一般来说,运动时的心率不宜超过最大心率(220 减去年龄)的 70% 。

关注长期影响,重视心脏健康

新冠病毒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就像一颗隐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对于每一位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来说,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风险,将心脏健康放在重要位置。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潜在问题的关键,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像是为心脏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让它能够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同时,我们也要持续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了解最新的医学知识和防控措施。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降低新冠病毒带来的长期风险,让生活回归健康与安宁。

上一篇: Radiology:使用(19)F MR...

下一篇: 过度治疗:年仅19岁,多发结节,刀下留肺...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