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血管闭塞与血管内治疗|13条专家共识推荐
时间:2025-02-16 12:10:5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论坛导读: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 LVO) 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ICAS) 病变是中国人LVO 的重要病因。由于ICAS 病变识别困难,导致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增加。基于ICAS-LVO 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结合临床专家经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针对ICAS-LVO 的临床识别、影像学特征、手术策略、围手术期管理等制定该共识,以期为规范ICAS-LVO 血管内治疗的策略与技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促进临床规范化管理提供帮助。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 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 性卒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尽早实现 血管再通恢复脑血流灌注,可以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 率。常见的颅内急性 LVO 的病因包括动脉-动脉栓塞、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 、血管炎、血管夹层等,其中,ICAS 是导致中国人 LVO 行机械取栓常见的 病因,在临床诊疗中对其快速识别存在一定困难,手术操作相对复杂。
与心源性栓塞患者比较,ICAS-LVO 患者年龄较大,男性 患者多见,通常伴有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脂血症相关的颅内 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或具有长期吸烟史。然而,心源 性栓塞的 LVO 患者多伴有心房颤动相关的心脏疾病]。此外,心源性栓塞通常为突发疾病,病程进展迅速。而 ICAS引起的 LVO 患者通常表现为病情反复,症状的加重常伴随 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后循环卒中患 者中 ICAS-LVO 发生的比例相对于前循环更高。对于急诊患者,心源性栓塞引发的 LVO 通常伴随心房颤动相关的 心律异常特征,结合患者既往脑血管影像检查资料有助于鉴 别诊断 ICAS-LVO。对于已知存在严重 ICAS 并发生急性LVO 患者,应高度怀疑 ICAS-LVO 病变的可能性。此外,既往头部 MRI 提示亚急性或慢性分水岭区域脑梗死的患者,也应特别注意 ICAS-LVO 的鉴别诊断。
临床上对于 ICAS-LVO 患者的影像学评估,主要基于CT、CT 血管成像( CTA) 或 MR 血管成像( MRA) 等进行分析。若患者无法进行无创性影像学评估,但患者的症状、体征提示可能存在 LVO 时,可以考虑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DSA。临床上 CTA 是评估 LVO 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常规方法,因其具有高效性且禁忌证较少,成为国内外 LVO 相关缺 血性卒中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评估手段。MRI 检查亦存在其 相关的应用限制,且需要患者高度配合,要求医院 MRI 设备24 h 开机。在非增强 CT 的检测中,大脑中动脉的 CT 高密度动脉征与栓塞性 LVO 存在相关性。CT 成像显示颅内动脉钙化 征可能表明患者存在 ICAS。通过 CTA 观察到的闭塞性成像 特征有助于识别 ICAS。基于 CTA,对闭塞血管的位置成像 特征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导致栓塞的 物质通常在血管分叉水平出现“滞留征”。此外,椎-基底动脉交界水平段、基底动脉中下段、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或床 突段以及大脑中动脉 M1 段的近-中段闭塞性病变,均提示可能为 ICAS。
出血转化是血管内治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出血 转化的原因可能与血管壁损伤、再灌注损伤、溶栓药物使用 以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有关; 术中可通过 Dyna CT初筛,术后可通过双能 CT 或 MRI 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对出血与对比剂滞留相鉴别。术后出血转化的处理方式以外科 治疗和对症处理为主,目的是控制颅内压、维持生命体征。可参考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出血转化处理原则。
血运重建术后高灌注综合征是由血管长期狭窄或闭塞破坏了脑血管的自动调节与储备功能所致。当闭塞血管再通后,同侧缺血脑组织血流量显著增加,可导致脑水肿、头痛、癫痫,甚至出现颅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既往研究显示,血压控制不佳、侧支循环差是 LVO 患者血管内治疗 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高灌注风险,血管内治疗术后,患者宜收住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护,给予适当镇静,管理围手术期血压。
专家13条推荐意见
(1) 可依据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及病史 对 ICAS-LVO 进行初步判断,ICAS-LVO 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常伴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长期吸烟史。
(2) 心电图检查及既往头部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鉴别ICAS-LVO 的常规手段; 心源性栓塞引发的 LVO 患者的心电 图以心房颤动特征多见; 对于近期头部 MRI 显示亚急性或慢 性分水岭区域梗死患者,应怀疑 ICAS-LVO。
(3) 可通过 CT、CTA、MRA 等评估 ICAS-LVO 及其影像学特征变化; 对于无 法进行无创性检查的症状性 LVO 患者,可直接行 DSA 检查; CTA 提示的脑动脉闭塞类型和部位、MRI 易感血管征、术前侧支循环及脑梗死核心体积等均可辅助 LVO 患者的病因学鉴别。
(4) 平扫 CT 显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颅内动脉钙化等的 LVO,可提示 ICAS-LVO; 既往脑血管成像有颅内动脉狭窄证据的 LVO,提示 ICAS-LVO 可能性大。
(5) ICAS-LVO 的闭塞部位多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主干或平直段,且远端侧支循环代偿充分。
(6) DSA 显示“锥形”闭塞 如“喷气”样、“铅笔尖”状等,微导管越过狭窄部位回撤后可 见“线”状前向血流,提示 ICAS 概率高。
(7) 取栓支架释放后 造影显示支架展开后的“束腰征”且回收支架未取出血栓,取 栓后造影显示明显残余狭窄或血流恢复后发生再次闭塞,高度提示为 ICAS 病变。
(8) ICAS-LVO 血管内治疗首选支架取栓 是合理的,取栓策略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9) 补救治疗 策略包括急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药物治疗等,但现有研 究对补救治疗策略的效果结论尚不一致,需进一步随机对照 研究证实。
(10) ICAS-LVO 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术中并发症 包括靶血管夹层、靶血管或穿支动脉穿孔或破裂、血栓形成 及脱落等,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预防、处理措施。
(11) ICAS-LVO 患者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目前尚无明确控制目标,血管成功再通后短期内不建议予以强化降压.
(12) 对于 ICAS-LVO 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 24 h 内静脉 使用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可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后决策; 可结合静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使用情况进行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衔接.
(13) ICASLVO血管内介入治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转化、高灌注综合征等,需密切监护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并处理。
原文索引:刘锐,黄显军,李威,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5,22(01):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