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了,做完线雕,求美者非说没效果!

时间:2025-02-27 12:19: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Hey guys,还记得上一次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肉毒毒素瘦脸如何客观评价的方法吗?后台有小伙伴提问,有没有如何客观评价线雕效果的方法

说实话,看见这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内心的崩溃的。这有啥好“客观评估”的?埋线提升有没有效果,肉眼看不就看得出来吗?那个小伙伴给笔者展示了术前术后对比图,笔者看已经是非常明显了,还要怎样啊?你们猜,求美者非说,机构的照片和她真人效果不一样……

图片

线雕效果示例

现在医美机构真的是如履薄冰。前几天行业里出了个事儿,说是有医疗美容机构被患者投诉做某个手术项目毁容,上了本地的民声栏目。笔者看双眼皮啥的效果真的挺好的,术后才1个月,还没有完全恢复,谈何毁容?双眼皮术后会肿会淤青是非常正常的,“鼻青脸肿”根本就不能算是毁容,但是求美者要跟机构扯皮,机构有啥办法呢?

想到这里,笔者又坐不住了,好,我给你们找如何客观评估埋线提升的效果。说实话,不就是找个数学方法,看看中面部提升了多少吗?这简单,难不倒咱们整形医生。

仔细想想,的确是,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定量地分析面部提升的程度?今天笔者要给大家分享的方法,来自意大利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Alberto Diaspro。

Alberto Diaspro医生认为,中面部埋线的功能在于“组织复位”,2015年,面部可吸收缝合悬吊术被FDA批准(涨姿势了,我一直以为获批好久了),从那时起,埋线提升就是是治疗面部组织轻中度下垂的可靠的非手术方法。的确目前没有太好的手段来评估埋线提升究竟可以“提升到什么程度”。于是聪明的Alberto Diaspro医生使用了3D照相机

研究方法

医生们选择了在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的6名志愿者,其中男性年龄在41岁至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岁),女性年龄在48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5岁)。为这些人进行了中面部埋线提升术,使用的线材是190 mm双向倒钩,聚左旋乳酸/聚己内酯(PLLA-PCA)2/0悬吊线(品牌:Excellence VisageEV 和 Excellence VisageHAEVHA),每侧脸计划使用3-5根线。埋线技术如下示意图:

图片

使用3D照相机(LifeViz Mini)及其Quantificare 3D Viewer+表面重建和分析软件,在水肿消退的时间点(T0)、埋线后120天(T1)和365天(T2),获取患者面部的标定和立体图像。计算面部容量的4个示意点如下:

图片

得到求美者在埋线之前(下图左)、埋线后3个月(下图中)和埋线后1年(下图右)的轮廓面积的体积变化转化为比色尺度。

图片

采用“Quantificare Analysis 3D Viewer+”软件计算患者图像在t0(术前)、T1(120天)和T2(365天)时的中面部容积变化,平均随访时间349.64天(304~380.5天)。

笔者只想说,够客观了吧,3D照相机无法造假啊~~~

研究结果

这6为志愿者平均年龄为54.1岁,一个都没有脱落。真好。下表总结了通过3D照相机测量的他们的面部容积变化。描述性统计显示,与术前t0相比,t1和t2所有分析参数都有显著改善(P < 0.05)。埋线后120天(t0-t1)的整体平均改善率为5.59mL,350天后(t0-t2)的平均值为4.16mL。

图片

典型的病例可以见下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术前 VS 术后120天

此处笔者觉得志愿者的术前术后表情不一样,所以会有一定的影响,应该提升效果不至于那么好(我真是瞎说什么大实话)。

这个3D照相机还是比较贵的,笔者所知道的,公立三甲医院里,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整形外科有采购了一台,的确,测量工具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有了这些工具的加持,我们的学术研究会更加客观,测量方法会更加多元化。

参考文献

Diaspro A, Rossini G. Thread lifting of the midface: A pilot study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Dermatol Ther. 2021 Apr 11:e14958. doi: 10.1111/dth.1495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840127.

上一篇: 腰—硬联合麻醉能不能用于分娩镇痛?

下一篇: World J Urol:雄激素受体通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