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icine: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衰弱筛查,对于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
时间:2023-03-23 11:34: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衰弱作为一种动态可逆的老年综合征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已有研究证实衰弱是跌倒,死亡、住院等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衰弱状态的转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衰弱对老年人预期寿命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
2023年3月16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俊岭课题组在 BMC Medicine 杂志发表题为“Life expectancy among older adults with or without frailty in China: multistate modelling of a national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的文章,该文章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库(CLHLS),开展一项动态队列研究。
研究发现:随访期间,衰弱状态为稳健期(Robust)的老年人维持在稳健期的比例为24.64%,转变为衰弱前期(Pre-frailty)、衰弱期(Frailty)及死亡(Dead)的比例分别为39.80%、17.73%和17.83%。
衰弱前期的老年人维持在衰弱前期的比例为34.39%,转变为稳健期、衰弱期及死亡(Dead)的比例分别为10.27%、28.14%和27.27%。而衰弱期的老年人维持在衰弱期的比例为30.69%,转变为稳健期、衰弱前期及死亡(Dead)的比例分别为1.68%、9.38%和58.24%。同时还发现健康相关行为和社会参与对上述衰弱状态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我国65岁老年人的预期寿命为14.74岁(95%CI:14.52-14.94),其中在稳健期、衰弱前期和衰弱期生存的时间分别为4.18年(95%CI: 4.05-4.30)、7.46年(95%CI: 7.31-7.61)和3.10年(95%CI: 3.01-3.20)。
而65岁时处于稳健期、衰弱前期和衰弱期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分别为15.16岁(95%CI:15.01-15.25)、14.64岁(95%CI:14.34-14.93)和12.97岁(95%CI:12.56-13.37);与稳健期的老年人相比,衰弱期的老年人预期寿命减少了2.19岁,处于健康状态的预期寿命减少了3.87年同时也发现个体特征、健康相关行为和社会参与对预期寿命及不同衰弱状态的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未发现地区差异。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衰弱筛查,并采取综合性的社会心理行为干预对于我国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俊岭为本文第一/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2002000 & 2018YFC2002001)、国家自然基金(82173634)和上海市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19MC1910500)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