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氧化损伤与防治全国转化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迎接量子生命科学新时代到来
时间:2022-01-29 17:17:5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2017年11月7日—8日,氧化损伤与防治首届转化全国大会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召开。氧化损伤是基于自由基在体内积累过剩导致的对机体应激损伤,现已证实,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老年病,包括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都与氧化损伤密切有关。自由基医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揭示,造成氧化损伤,主要与体内氧化还原状态失衡有关,具体反映在对生物大分子氧化修饰,从而改变蛋白质和酶正常功能,如不及时干预,就会因细胞和组织被自由基持续氧化损伤而诱发难以逆转的各种病症。根据氧化损伤病因理论,科学工作者做了许多干预性研究,也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并已能从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即量子水乎深层次的解释某些氧化还原机制,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未实施转化应用于临床,这种应用滞后状态,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的正常发展,也妨碍了人们对自由基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正确认识。鉴于这种形势和社会需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上海自由基医学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自由基调控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了本次大会,大会旨在组织国内先行开展这方面转化工作的专家和单位、到会交流和介绍经验、展示成果,并邀请自由基生命科学领域和相关学科权威专家做演讲交流,推动自由基医学与其他学科进一步交叉合作,结合转化,探讨运用自由基医学的研究成果确立更科学的临床诊治策略和争取攻克重大疾病的新思路、新方法。
开幕式致词 www.freeradicalmb.com
参加本大会,由来自全国各高校、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各大医院的第一线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和部分产学研机构和医药单位领导与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学科领导也应邀参加。大会开幕式由上海自由基医学专委会负责人、复旦大学自由基调控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医学院刘珊林教授主持,与北京中国自由基学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刘扬教授,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教授、在开幕式上相继发言致词。作为会议执行主席和召集人刘珊林教授在开幕式上介绍了组织召开本大会初衷和和会议宗旨: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多年努力,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应已进入国际水平行列,但成果转化脱节明显,我国自由基医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与其他学科,包括量子药理,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各学科交叉合作,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争取攻克与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的重大疾病的诊治瓶颈,造福人类。
会上首位报告人是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刘健康教授。刘健康教授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讲起,指出抗衰老、延缓寿命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的诉求,而氧化应激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原因。压力过大、暴饮暴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代谢异常,进而导致机体氧化还原的失衡。他的团队研究表明,线粒体是氧化应激调控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是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也是ROS作用的靶点。对此选用了一系列具抗氧化应激损伤的天然产物,例如橄榄叶的提取物橄榄苦苷等,研究发现能有效促进线粒体的分裂,可影响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认为可转化为临床应用的有效抗氧化剂。
接下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朱依纯教授介绍了他在益母草天然产物开发方面的杰出工作。在传统医学中,益母草是一种常用的妇科药物,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朱教授的团队纯化出益母草的活性成分益母草碱,并分析了晶体结构和相互作用。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益母草碱能够有效减少纤维化、减少脑缺血造成的大脑皮质梗死面积、减少斑块形成、改善脂质代谢并具抗氧化损伤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益母草碱的毒性很低。目前朱教授的研究已经完成中试优化,并将进入临床阶段。
随后,中国科学院温州材料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邓瑜如介绍了缩醛磷脂在生物立方膜和阿兹海默症治疗中的应用。生物立方膜是一种三维周期性极小的曲面膜结构,是阿米巴细胞抵抗氧化损伤的途径。缩醛磷脂能够诱导立方膜的形成,发挥抗氧化、抗细胞自噬的作用。神经细胞中缩醛磷脂的表达量很高,这方面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有望成为抗阿兹海默症的新型疗法。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华山医院董竞成教授从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方面介绍了抗氧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慢阻肺原来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现发现与自由基相关的氧化应激是慢阻肺的重要发病机制。董教授研究了姜黄、虎杖、槲皮等一系列中药活性成分调控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抗氧化作用,并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及转化工作已成为中医药规范化研究的典范。
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宋元林教授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介绍了呼吸系统损伤的抗氧化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呼吸科的常见疾病,指出其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大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导致的氧化应激,造成呼吸道上皮细胞CFTR氯离子通道下调,使得黏膜表面的还原能力下降,造成氧化还原失衡。动物实验表明采用实验室常用的抗氧化剂NAC等能明显减少吸烟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和肺气肿。并介绍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的抗氧化治疗也能够显着改善症状,这些都提示了,抗氧化治疗在慢性气道疾病转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副院长沈剑刚教授介绍活性氮自由基在临床血脑屏障破坏与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活性氮自由基是中风脑损伤的重要病理环节,中风后治疗产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造成大量的活性氮自由基释放,并破坏血脑屏障。此外过氧亚硝酸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自噬活性增加,采用过氧亚硝酸抑制剂,减轻应激损伤可以与t-PA(溶栓药物)联用减少脑出血。提示抑制自由基反应对脑中风防治的可喜应用前景。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颜宏利教授发表了《富氢水预防肠炎/炎性肠癌的作用和机制》的演讲。炎性肠病和肠癌与炎症密切相关,而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是密切伴随炎症发生的。发现氢水也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称在慢性肠炎和肠癌的动物模型中展现出显着的抗炎和抗癌功能。 原中国自由基学会主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赵保路教授在茶多酚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中具有极深的造诣。茶多酚是茶叶中的著名的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赵保路教授研究了茶多酚在肥胖、糖尿病、帕金森症、衰老、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且主导了一系列茶多酚转化开发工作。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联合研究中心的郭静科、饶平凡教授介绍了超氧自由基和中医经络的相关研究。研究组通过大鼠、猴子等多种动物模型,综合了生物学、电生理学等多种学科,发现中医所说的经络可能是承接、传递并处理器官组织之间的、以超氧自由基为介质的生物电网络系统,这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并且揭示了生物体一个全新的与自由基反应相关连的生物电体系,这在电子水平上研究中医的现代化医学做出了重大突破。


整体和局部状态会有不同,机体内应激微环境会导致局部病变,.但如何检测界定应激微环境状态?如何实现局部精准靶向干预? 他认为这些瓶颈如能突破,对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建议,包括: 1、体制上需落实鼓励基础与临床进一步结合. 2、运用自由基医学理论,探索建立“氧还平衡,精准干预,调治结合”新的更科学的现代医疗诊治策略。认为这也将有助攻克与氧化损伤和衰老相关的重大疾病。 3、产学研结合,搭建自由基医学转化平台,深层次研发具抗氧化调节作用干预产品和相应检测制剂和设备。 4,建议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部,立项重大课题和研究计划,组织国内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科学队伍,研究攻克自由基医学转化瓶颈,(包括建立定量界定人体微环境及平衡状态指标、对重大疾病的旱期诊断技术和防治手段等), 5、定期举办转化交流大会,和相关培训和科普讲座。促进提高全社会对自由基医学理论和转化成果的理解和认知度。 刘教授的演讲给与会者传递了许多重要信息,并包含许多新的思想,使听讲人受益匪浅,倍受启发。刘教授最后总结说,自由基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结合以自由基电子转移和生物功能为主要研究对象,这门学科的诞生,他认为也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即从细胞,分子水平,进入量子和电子水平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必然产物,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反应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这也是生命活动的本质,氧化损伤应是这生命活动过程导致的氧还状态不平衡的结果,人体衰老和各种老年引起的重大疾病也都是因与机体氧还状态失衡有关,所以我们是在电子水平上并在病因和维持机体健康的源头上在研究如何攻克疾病和探索健康,没有理由可怀疑探究有效防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刘教授在会上也回忆了自由基医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他在这领域已涉足努力近三十年,把自由基医学的研究成果最终转化应用到临床,并能攻克重大疾病,造祸人类,他说“这也是老一代自由基医学科学家共同宿愿”,也是他一直追求和希能实现的目标和愿望,随着交叉科学的发展,他相信“这门学科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次大会,也是与大家一起为此目标所作的再一次探索和努力,希望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报告大会,是在激奋而又精采的总结演讲、并获与会者强烈共呜和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这次大会具诸多特色和亮点,会上14个精彩报告,都是国内领军人并具影响力的专家,来自不同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报告内容大多涉及了重大疾病及其应用前景,报告会自始至终贯穿热烈的讨论和浓烈的学术氛围。 与会部分代麦还在11月8日参加高端圆桌会议,商讨与自由基相关的国家重大专项研究计划和转化策略、筹建产学研结合转化平台、和自由基医学攻关协作组等重要议题。本次大会也是自由基生命科学领域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交流盛会,主题关注到我国医学界的发展现状和探讨未来努力方向,大会成功举办,势必对我国医学健康事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5.梅斯医学:本次会议中有许多和中医药有关的介绍,氧化损伤方面中西医研究有哪些共性? 董竞成教授:中医药中的应用和西医的有效成分可以紧密连接起来,清肺药物往往都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例如黄芩,这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抗氧化作用。 6.梅斯医学: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抗氧化损伤的话题,在中国的研究前景和发展如何? 董竞成教授: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有关氧化损伤的基础研究工作,临床上过去我们常常跟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步子,比如乙酰半胱氨酸,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药和有效成分被应用到临床。未来我国氧化损伤的研究主要应该克服两个问题,首先是要广泛开展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工作,其次是要从我国的传统医学宝库中发掘更多的抗氧化药物,这样我国的氧化损伤研究就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甚至占据引领性的地位。 梅斯医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