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专家: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高危性行为后做这些事情能救自己
时间:2019-11-06 17:16:0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记者 王嘉译
走进艾滋病咨询门诊,记者发现,不少艾滋病人总爱戴着口罩、低着头,试图不引起他人的注意。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表示,一些不实报道将艾滋病“妖魔化”了,似乎它就是一种不治之症,得上了就没救了。其实,艾滋病与其他慢性病一样,可防可治。
艾滋病咨询门诊揭牌
血液、母婴传播已基本控制 性传播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艾滋病输血传播基本阻断,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整体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当前,性传播成为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增强艾滋病防治意识,避免和减少不安全性行为,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
“很多人认为艾滋病与自己相去甚远,其实不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交软件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年轻人很容易因为一些高危性行为感染上艾滋病”,赵清霞主任说。
赵清霞主任给患者问诊
所谓高危性行为,是指同性、异性进行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性接触。就在不久前,赵清霞主任接诊了一名来门诊求助的大学男生。据了解,他与同性伴侣发生关系后,才得知对方是艾滋病毒携带者,之所以没有提前告知,竟因男孩从未问起。
这不是个例,类似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赵清霞主任表示,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民众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因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特别是节假日前后,参加聚会的人数剧增,这为艾滋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无所顾忌地“嗨”过之后,有些人不幸“中招”,甚至半夜两点多还急匆匆地跑到医院找医生。
非职业暴露后仍可预防感染 抓住72小时“自救黄金期”
艾滋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作为机体的“防火墙”,一旦被攻破,各种疾病便不请自来。如未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病死率极高。
72小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三天,但对于那些发生可能感染艾滋病高危行为后的人来说,却是预防感染的“黄金时间”。世界卫生组织《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采取暴露后预防治疗》中指出,如果在可能出现艾滋病感染暴露后及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治疗,可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达89%。
暴露后预防(PEP),俗称“后悔药”,是指在发生艾滋病毒暴露之后进行预防性用药,时间越短越好,最晚不超过72小时。连续服药28天,可以大幅度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遗憾的是,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的传染性疾病,无法预防。
因此,赵清霞主任呼吁,宣传要低龄化,人人都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普及艾滋病暴露后的预防知识是降低其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另外,一些人被感染艾滋病后内心逐渐扭曲,产生了报复心理,为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要洁身自好,即使情不自禁,也要确保使用安全套,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这是自我保护的底线。”赵清霞主任提醒道。
为此,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专门成立了艾滋病暴露前后预防咨询门诊,旨在为上述人群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预防、咨询服务。在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可以尽快前往暴露后预防咨询门诊,进行暴露后预防治疗,通过服用预防性药物进行阻断。一旦暴露时间超过72小时,需要在进一步检查后及时采用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