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拯救不了女权
时间:2019-11-10 00:26:3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11月6日,滴滴顺风车公布试运营方案,从11月20日起,将陆续在哈尔滨、太原、北京、南通等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并在试运营期间,滴滴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这个方案公布后,立即激起疯狂的议论。原本被关注的安全问题瞬间转换成了男女性别歧视的问题。
男性用户可以在5:00-23:00里叫车,女性用户则只能在5:00-20:00时段里享受服务。凭什么?
也许是承受不住无数次被舆论谴责的压力,方案公布当晚滴滴总裁柳青就立即出面为顺风车运营时间的男女差别对待道歉。道歉的原因是:“顺风车产品功能对女性用户不太好用”,“给朋友们添堵了”。
在滴滴看来,限制女性乘车时间出于保护女性。但在一部分网友看来,企业将安全问题归因于女性不该出门,从而限制女性出行权利,大有歧视女性的嫌疑。他们的反对者认为,前者是“女权”营销号在带节奏,所谓的讨论也是女权作祟。
到底是性别歧视还是女权作祟?滴滴顺风车复出,完全燃起了社会女权本质的讨论热情。再者,滴滴的责任边界到底在哪儿?
财视传媒分别呈现了未婚未育W和已婚已育H两名不同人生阶段的女性,从滴滴事件引发的性别问题的激烈讨论。本文试图从她们的视角,探求滴滴顺风车新规中,性别问题成为主角的原因。
女权是怼天怼地还是心灵的力量?
W:部分女权主义者就像个精力旺盛的斗士,每天怼天怼地,还是有文化的那种旁征博引地怼,真的无理取闹。
H:女权,就是根据当下社会的情况,为女性争取合理的权利。有些女权主义者过激,但我崇尚的女权,不是为了争取女性的所有利益,而是追求性别平等,女权能在心理上给我强大的支撑,也能让我在现实面前找到安慰。
生育权被“管理”
W:哪些现实?
H:我一位最好的朋友,最近面试的时候,HR问到生育等隐私问题,明示公司隐性要求入职两年内不能生宝宝。这个要求她无法保证,所以担心一旦怀孕,就会有变相开除的事情发生。
职场妈妈无法均衡家庭和工作?
W:感受到职场中的性别差异,会因此性别自卑吗?
H:不是自卑,是会觉得不公平。在职场中,女性生育后经常遇到对精力,以及家庭工作无法均衡的质疑。因为HR认为有孩子以后,不会全心全意扑到工作上。
职场妈妈面试被嫌弃?
W:你是说,职场女性怀孕生孩子就得忍受嫌弃?
H:是在被嫌弃后还需要证明自己。孩子小时,HR会说孩子小,母亲需要更多精力照顾孩子,是否有其他家人协助照顾,依此判断对待工作的精力。孩子稍大时,HR会问孩子上学以及接送情况,所有的问题,必须给出完美的答案,必须表达出不仅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豁出命去干的决心。
W:你作为妈妈找工作的时候有没有特别崩溃的时候?
H:比起两年不许要孩子的隐形规定,我觉得不算什么。
在哪儿过年
W:你觉得除了找工作,在别的地方还能感觉到被歧视吗?为什么我都没发现过。
H:婚姻生活,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出现了结婚后完全适应不了婆家节奏的状况,她总是需要顾及男方老人的想法,尊重男方老人的家乡风俗,为此她结婚后几乎没有回过娘家过年。
被劝说生孩子
W:甚至这位朋友生不生孩子自己说了都不算。在生育问题上,公婆展开轮番劝说,他们不会考虑怀孕后,对于职业女性的影响,包括生理上孕期的孕吐浮肿等并发症都需要她自己一人承受,无人可以替代。
父母给子女结婚的支持
W:我正面临结婚,开始意识到,爸妈会拿出家底支持我哥买房结婚,而我得不到经济支持。
H:对,我结婚后,我父母在金钱上也会倾其所有照顾我弟弟。
W:我内心会感觉不平衡,但不可能要求生活在小县城的父母,去理解男女平等。我很感激他们在养育我的过程里,没有重男轻女。
在这个意义上,现在的婚姻现状本身就已经是男权社会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到从婚姻平权,男女方结婚,组成独立的小家庭,双方父母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持,而不是倾尽所有只给儿子。
大女主电视剧
H:因为现实生活极大的不满足,我现在很喜欢大女人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看一个女人在事业上成功,碾压所有她不屑的一切。这样的电视剧极大满足了我的心理需求。
女权的意义
W:现在我理解的女权的意义,不是在什么几点被禁止坐车这种细枝末节上纠缠,而是产生共识,撬动婚姻平权这个冰山。还有职场上,如何让社会产生共识,尊重生育女性所必须的休假、返工,把这当成吃饭喝水一样的常识,而不是麻烦的妈妈们不考虑公司利益的特殊要求。
H:在乎几点坐车这点小事,不如自我意识的崛起,这也需要有收入、话语权。
11月7日晚间,滴滴发布公告,对没有被争议的规则面向公众做评议讨论,没能重新听取各方意见,深表歉意。
为规避性别歧视的争议,滴滴已经道歉并调整每日最晚用车时间:对男女用户一视同仁,顺风车服务时间一律缩短为5:00-20:00。
或许这个过程中,滴滴太想变好了,也显得有些太过“自卑”了。
如同出租车行业承担着基础设施功能一样,滴滴顺风车面临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人们对于滴滴的关注,是否能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办法成为话题的关键。不过在重压之下,艰难前行的顺风车,无法保证每一个网约车司机都是好人。究极方案不知能否提出,不过人们所讨论和发难的焦点全部寄希望于滴滴,对这样一个公司来讲是否太过沉重?
只是,无论是安全还是女权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沉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