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晋朝往事: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

时间:2019-11-11 10:44:2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晋朝往事: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

在魏晋的历史上,因有两篇出色的文章而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都很熟悉,诸葛亮在该文中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心让人读罢不由得落泪。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224—287年),注意,他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隋朝末年瓦岗寨的李密,而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里的一个官员,后来蜀汉被魏国所灭,他也就做了魏国的降臣。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建立晋朝,并改元泰始。

晋朝开国后,晋武帝司马懿为了安抚蜀汉旧臣,稳定天下局势,同时也为了使东吴士臣归顺,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口号,推崇孝道,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以期天下安定,并减少灭吴的阻力。

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也很简单,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

写《陈情表》的李密就是魏晋时期一个以孝而著称的名士,他本名李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

李密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在他出生时,他曾任太守的祖父李光早已去世多年,他出生后刚六个月,父亲又病逝了。在他四岁时,其母又迫于娘家的巨大压力,不得已而改嫁了。

李密是这样的不幸,但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祖母,在他出生时,他的祖母已经52岁了,李密的幼年生活不幸,更是他祖母的大不幸,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妇人,为了延续李家的唯一子孙,不得不忍住丈夫的离世、儿子的早逝、儿媳的改嫁、幼孙病弱等重重打击,平静乐观地抚养孙儿长大成人。

在祖母的认真培养下,李密长大后才华出众,又很尽孝道,尤其是在出仕蜀国后,家境条件大有好转,但他的祖母却因年事已高,操劳过度而常常卧床不起,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蜀汉被魏晋灭亡之后,李密也成了亡国之臣。晋武帝为了笼络人心,显示自己的宽厚胸怀,屡次征召以孝道闻名于世的李密。

面对晋武帝的连续征召,李密为了安心侍奉祖母,多次予以拒绝。但是,晋武帝欲树立以孝治国的标杆,你越是孝顺,我就越要你出来做我晋朝的官员;而李密则是你要我出来做官,我如何尽孝?我不尽孝,你又哪来的标杆?

这似乎成了一个无法选择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李密写了历史上那篇让老天也为之动容的《陈情表》,要不然,在历史的潮流下,“李密”这个名字恐怕只会成为瓦岗寨里的那个李密专属了。

《陈情表》全文如下: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在这不足六百字的文章里,李密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在文章的最后,李密希望晋武帝能够怜悯自己完成对祖母的养老送终。

晋武帝看完这篇奏章后,也是深为感动,说道:“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一方面,晋武帝确实被李密的拳拳孝心所打动了,另一方面,假如强征李密,也确实与自己“以孝治天下”的纲领相违背,于是,晋武帝“乃停诏”,允许其不仕,并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但是,晋武帝如此开恩还是有条件的:那就等你尽孝之后再出来做官吧,我等你(毕竟李密的祖母已经96岁了,还能活几年呢)。

于是,在李密的日夜陪伴下,一年后,他的祖母安详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岁月,这位辛苦而又坚强了一生的伟大祖母,在近百岁的高龄终于告别了人世,这对祖孙二人,也成了后人所仰慕的一道永恒的风景。

李密又为祖母服丧了两年后,遵守诺言应征到了洛阳,但是,晋武帝此时已经稳固了政权,也就没有重用李密,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官做而已。

李密因一篇《陈情表》而名垂后世,他在尽孝与尽忠之间,进行了一次艰难的抉择,留给后代无尽的回味和思考。

南宋文学家赵与时(1172-1228年)在其著作《宾退录》中曾引用安子顺(1158—1227年)的言论:“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本文参考自:《晋诤:解读晋王朝那些决定国运民生的话语》

上一篇: 原创创造历史!中国又一项目首次杀入奥运会...

下一篇: 西班牙举行今年内第二次大选3700万人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