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回归自然与心灵的原初:访塔下青普文化行馆
时间:2019-11-14 22:03:5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回到自然与心灵的原初:访塔下青普文化行馆
闽南书洋塔下,沿途山路十八弯。过山丘,忽见峡谷清流,石桥拱砌,土楼错落,炊烟袅袅,俨然一处遗落山里的江南小镇,不禁让人眼目一新。
塔下土楼最早修筑于明代,小小村落,至今仍有四十几座土楼,其中闻名于外的是塔下开基祖张氏宗祠的“德远堂”,堂前月池边,围拱矗立23根石龙旗杆,用以旌表张氏族人获得功名的佼佼者,石旗杆顶端,文以笔尖,武以刀立,石旗杆的龙形雕饰精美,高耸如云,人人仰望而缅怀先贤。
距离德远堂不远,便是隐于村内的青普文化行馆,坐落在这个积淀四百年深厚历史底蕴的古村里。绕过路边的圆土楼民居,沿河边石阶前行,左侧夯土墙绵延,右手溪水清澈,虽然久旱不雨,依然有足够的泉流供无忧的鸭子们觅食戏水。
跨进一栋门楣书有“东方红”的土楼门,里面豁然开朗,靑普行馆由“文选楼”、“耀东楼”等五座土楼,外加一条巧妙设计的长廊,围合起了一个宽敞向阳却又独立的共享庭院,鹅卵石步道,几株尚未被山里霜风催黄的小枫树。院中小坐,几人闲坐品茗,听风起沐阳光闻鸟声,那是何等的惬意。
几座土楼里,各留出了充裕的公共空间,或为书房,或为茶室,或为手作课堂,或者干脆就做成微型的塔下客家民俗文化展馆,二楼安静隐蔽的土楼空间,才是客人客居的去处。
茶空间里,年轻的雨墨馆长殷勤沏茶待客,这里的高山铁观音被称做“红美人”,又道是“七泡有余香”。几杯茶喝下,雨墨拿出他的几只私藏茶壶陶杯,龙胆石瓢,各有趣味,兴起时还随手弹几段古琴。雨墨原来是大理人,随青普文化辗转多地,凭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年纪轻轻,却已身体力行,将文化生活美学融合一体。
在行馆门口接待台边的水牌上,写着下午将有两场文化体验课,课程有手绘塔下、手作酸柑茶、手作陶器、制作客家点心等,也可以参与塔下漫谈、走访田螺坑,这样的艺文体验项目,很受客人的欢迎。跟着导师去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让一个塔下山村的幽居旅程,平添了许多愉快的感受,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味。
坐在土楼客房的露台,眺望对面层峦起伏的山岭,眼底群山拥抱里的土楼村落,正是秋意渐浓的时节,远远近近的,那些红色点点是熟了的柿子树,就跟星星一样,闪耀在阳光下的房前屋后与山坡上,青普行馆的姑娘们,干脆采一枝柿子果实,当做插花插在竹篓里,竟也别有一番风致。
糯米竹条泥浆垒筑的三合土墙,黑瓦,青砖,木雕,是客家土楼的基本元素。靑普行馆完好的保存了这些客家文化的基因,这与他们致力于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俱佳的山水胜处,提倡一种身心回归宁静、追求美好内心感受的度假生活,融合文化与度假休闲方式,把许多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回到原初”这个理念中来。
正如青普的创始人王功权所说:“青普倡导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的原初,回到心灵的原初。真正的在纷繁的生活中做出一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