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放战争中,我军为何会有“纵队”这一级编制?一个纵队有几万人
时间:2019-11-16 15:47:3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我们在看跟解放战争相关的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高级指挥员在进行作战部署的时候,会提到“一纵,二纵,三纵……”这样的字眼,意思是“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三纵队……”。
那么,如果不熟悉我军发展历史的话,相信在听到这些字眼的时候,一定会一头雾水,毕竟在现代军队里面,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军、师、旅、团、营、连、排”这样的称谓。
更为重要的是,在解放战争结束一年之后的抗美援朝中,我们的军官们又开始使用“军、师、旅、团、营、连、排”的称谓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纵队的历史渊源及国际惯例
“纵队”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纵的队形;二是指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而第二种意思,就是我们在解放战争中经常听到的字眼。
另外,在文学作品里面,这个字眼也非常地多见。如在柳青所著的《铜墙铁壁》第十七章:“这个同志跟咱们纵队抬担架三个月,钻过陇东的森林,过过三边的沙漠。”而这部小说描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
其实,“纵队”这个词并不是我军所独创,早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国民党内部就有过纵队这一级别的部队。
而在国外,也有类似“纵队”这样的军事组织。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交战双方都使用到了“纵队”这样的词汇。
一方是为了支持西班牙党以及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的人民阵线的国际纵队,另一方则是叛军以及法西斯军队组成的军队。
特别是在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联合进攻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时,叛军将领拉诺就在一次广播中就扬言道,他的四个纵队正在进攻马德里,而第五纵队已在首都等待。在这里,第五纵队就成为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在共和国后方活动的间谍的总称。
如今,“第五纵队”已经成为隐藏在对方内部的间谍的代称。
揭秘纵队出现的背景,真相原来是这样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共领导的陕北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陕北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以及一个总部特务团。
而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则改编成为了新四军。
在与日寇的长期敌后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队伍迅速壮大,原来的师级单位早已容纳不下了这么多的士兵。
由于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军队也是国军中的一部分,部队的编制始终没有增加。因此,在中共内部,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军事单位,纵队就这样产生了。
其实,从实际的编制结构来看,纵队的级别属于军一级的。
但是在人员编制方面,远远超出了军一级。一般来说,军一级的官兵数量在2万到5万之间,而纵队的官兵数量往往都大大地超出了这样的限制。因此,在解放战争中,我们经常形成以多打少的的局面,这也是我军的战略思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解放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军的官兵数量已经达到了130万人,这样庞大的数量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仍然采用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名义。
所以,给敌人的迷惑性很大,导致国军的高层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妄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我军,当然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已经知道了。
纵队实力大比拼,谁是最强?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有五支大军,分别是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以及华北野战军。一般认为,华野和东野的战斗力最强、中原、西北次之、华北最弱。
在这些野战军中,存在着大量的纵队。通常都以6纵为界,比6小的纵队都是老部队,战斗力强悍,分别有1纵、2纵、3纵、4纵、6纵。这五支纵队里面,实力最强的是4纵,在五支野战军里面,4纵的战斗力都是最强的。
6纵之后的纵队战斗力较为一般,因为大多数都是新军,没有怎么经历过战火的考验。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比较例外的纵队,如华野的13纵也是战斗力超级强悍的队伍。
随着局势的变化,纵队在1948年之后被取消,从此,“纵队”一次在我军的历史中,就彻底淡出了视野。
小结
军也好,纵队也好,为人民服务的军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军队才是真的好,才能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生存下来,才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大家说是吗?
参考资料:《铜墙铁壁》、《中国解放军军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