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归!《晚安,妈妈》开演现场直击
时间:2019-10-30 23:05:1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DrumTower West Theatre
昨晚,普利策奖经典戏剧《晚安,妈妈》盛大回归鼓楼西剧场,拉开了该剧在本周持续六天演出的华丽序幕。剧场内观众满满,大家无不被台上两位主演林荫宇老师与刘丹老师的表演魅力深深折服。剧终演员谢幕时,观众方才得知林老师今天抱恙坚持演出,其精湛演出全然没有让人觉察出老师身体欠佳,观众最后报以热烈掌声感谢两位演员的精彩献演。
今晚,精彩继续,《晚安,妈妈》等你来。
文字 | 方舟
摄影 | 和英楠 于乐瀛 王晨
1
开演之前
观众陆续到场,剧场大厅人头攒动
众多大咖嘉宾来到现场观看演出
作家 周大新
导演 吕聿来
编剧 宋方金
作家、媒体人 袁凌
学者 龚笃清
中间为作家梁鸿
左为导演王一淳、右为导演张大磊
左为《人物》杂志主编张寒、右为腾讯《谷雨》主编王波
作家林白
2
评论出炉
@天城:老师今天身体的缘故,更体现出一个内心坚硬无比、从不向谁低头的母亲和老到无力脆弱的生命之间强烈的反差
@carolzwt:妈妈的角色更让我触动。女儿选择死其实是极端的自私和对妈妈最大程度的残忍。
@黑择明:第一次看小剧场戏剧,感受超棒。一流的剧本,加之两位老师的精彩演出,让我一直沉浸在剧情中想了很多,包括自己与家人的相处。
@TIAN:对妈妈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疼,“不知道努力有没有用,但我好想挽留你”。演员老师今天真的很棒!
@渡:个人浅见:一方面是,难得在小剧场看到如此深度之剧本,如此表演之演员;另一方面,剧的中后段有个别观众离场,我觉得应该是两方面原因:
1、深受东方中庸文化影响的观众,不理解主人公为什么如此放不下执念,如此非要自杀;
2、主人公心乱杂念多,有些观众本身心力不足,一时间接受不了负面能量和情绪的冲击。
这么有深度的剧本,这么好的演员和表演,但是没有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的观众,会有些接受不了。
@Maggie:枪声响起的时候,感觉心里某一个地方跟着一起崩塌了,泪流如注。不被理解的世界是绝望的,即便母亲对女儿的爱不容置疑,但是无法对等地沟通,交流就变成了两条平行线。就像,我对你说“我感觉活不下去了”,你说“我最近也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呢”,鸡同鸭讲一样。理论上说,杰西是可以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是她没有这个能力,她连与人交往的能力都没有,甚至连自杀都要等自己状态好了以后具备了自杀的能力才开始实施,所以“改变”不是那么可以轻描淡写的一件事情。现实生活中,抑郁经常意味着矫情,自杀往往被认为是懦弱、逃避、不负责任,但是很少有人试图去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更谈不上理解,这样无望的生活日复一日,如果没有一个可以疏解的渠道,活着每一天都像是在溺水,只有死才是解脱,才会得到内心的平静。一个人活在世上,拥有爱有时候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爱的表达方式会有很多,就像剧中母亲对女儿的爱,最重要的是有人可以懂你,理解你。这是看完这个剧最深的一些感受,之前也在其他剧场看过不少话剧、音乐剧之类,但“刘丹”是第一次印象这么深刻地一下子就记住了的主创人员名字,那种“平静”之下可以随时爆发出来的“歇斯底里”控制地太绝妙了,就像是在表达自己而不是表演别人,非常感谢她带给我的内心触动!
@哈啦|AIA:故事发生在一个一如既往的周六,如同过去每一个周六,但一切被迫止于女主杰西对着母亲说,“我要自杀”。最终吞枪自杀。在母亲无尽的猜测杰西自杀的理由之下,爱与理解的重要性豁然明朗。“你一直都不爱说话”“我们一直在说话!”一直在对话,却依旧无法沟通。
其实,只是活在了自己的想象中。“你不会自杀的”“你不可能独立生活”,这些都只是母亲想象中那个世界的判断啊!当现实与想象碰撞的时刻,除了被动接受,好像什么也做不了,母亲用尽力气去挽留,也没能留住那个对生活绝望对未来毫无期待的杰西。杰西要的其实并不多,对自我的知情权和控制权而已。为了让杰西放弃自杀的念头,母亲好像一下子“理解”了杰西,洗衣服的不开心,那么以后别洗了,哥哥嫂子的麻烦,那么哥哥嫂子以后都不准来等等,可是在我看来,这不是理解,这是妥协,短暂的妥协。一旦杰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被确定是安全的以后,一切又会恢复如初,这大概也是杰西失望透顶的原因之一吧,但凡得到过一丝理解也不至于如此痛苦和失望。女主那种情绪完全崩溃但还要假装一切都很好的无力感,拿捏的恰到好处,让感同身受的人如同看到了自己。母亲那种拼命想拽住,却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女儿了解生命的无奈,着实让人痛心不已。
3
观众回响
观众静候演出开始
观众散场,久久回味
作为普利策奖经典戏剧《晚安,妈妈》,由母女关系为切口,延展出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与命题探讨,从原生家庭到亲密关系到人生意义,无不直击观众内心的痛点,引发一代代观众的追问与思考。10月29日至11月3日,走进鼓楼西,感受《晚安,妈妈》的经久魅力。
鼓楼西剧场正在上演
鼓楼西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