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疫苗】国内疫苗生产企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怎样影响?
时间:2019-11-04 20:49:1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张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随着首个《疫苗管理法》出台和首个疫苗行业协会成立,疫苗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疫苗行业协会成立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推动疫苗行业整合重组工作,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提高疫苗行业集中度。系列报道《三问疫苗》推出第三篇:国内疫苗生产企业集中度提高将带来怎样影响?
今年6月底,《疫苗管理法》被表决通过,并将于12月1日开始施行。法律明确,国家制定疫苗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疫苗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升疫苗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今年以来,疫苗批签发量出现了明显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指出,国内疫苗生产企业集中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质量,方便监管。“以前主要是我们国家的几个主要生物制品所生产疫苗,后来很多民营企业也来做生物制剂和生物制品了。集中度提高以后可以提高生产质量,监管也容易一些。”胡善联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疫苗行业格局较为明显。一类疫苗的提供者大多是国字头企业,从批签发上来看,大约占比为70%;二类疫苗则为民营企业,占比大约在30%。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疫苗行业已经在逐渐集中了。
在疫苗行业,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产品都来自国际疫苗企业四大“巨头”——默沙东、葛兰素史克、辉瑞和赛诺菲,这四家制药公司垄断了全球疫苗市场90%的份额。这也意味着,对于我国而言,疫苗实现自主可控非常有必要。事实上,增强中国疫苗企业的能力,也正是此次多部门推动疫苗行业整合的根本目的之一。胡善联指出,疫苗行业整合后将会形成一定规模,对于疫苗质量上的把关将形成一定保障。胡善联说:“现在新技术的开发还跟不上,比如现在水痘疫苗、宫颈癌疫苗等,我们的差距比较大。所以整个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分量要提高。”
统计显示,2017年国内具有批签发记录的疫苗企业共计45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本土企业41家;去年国内具有批签发记录的本土疫苗企业减少到35家;而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具有批签发记录的本土疫苗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到25家。
以流感疫苗为例,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网数据显示,8月和9月的流感疫苗批签发量为1539.79万支,其中四价流感疫苗批签发451.55万支,由华兰生物独家供应。三价流感疫苗共批签发约1088.24万支,由巴斯德、北京科兴、华兰生物、长春所四家企业供应。目前,中国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率仅有2%至3%。一位疫苗专家告诉记者,老百姓主动接种流感疫苗的意识还不高,公众对流感和流感疫苗的认知不足,也是影响企业生产供应的原因之一,而提高疫苗行业集中度,也将有利于解决疫苗的供给问题。他说:“部分人觉得流感忍忍就过去了,对流感防治的意识不强。流感疫苗在发达国家的接种率几乎达到40%-50%。如果在中国的接种率有10%,企业一年生产一亿多的流感疫苗,它的量就比较固定了。但是现在只有1000万或者2000万左右,多生产一些就会报废,企业会亏损。这样谁敢多生产?”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有能力提供优质疫苗,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龙头公司,必然长期受益,同时有望受到市场追捧,估值提升。也有消息人士透露,关于疫苗行业的整合方案已经出了两三套,但最终还没有确定。有说法提出,疫苗品种少于3个的企业将是整合的主要对象,会同时从采购端以及药监审批端进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