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umatology (Oxford):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骨质疏松症风险关系大吗?
时间:2025-04-03 12:10:19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炎症、血管病变及免疫异常。骨质疏松症(OP)是SSc患者的重要并发症,显著增加脆性骨折风险,但相关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显示,SSc患者的骨密度(BMD)普遍低于健康人群,但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疾病特异性抗体、器官受累及治疗药物(如糖皮质激素,GC)等多重因素。然而,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充分控制混杂变量,导致结论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分析,明确SSc患者OP的患病率及其独立危险因素,重点探讨GC治疗与OP的关联性,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本研究基于法国里尔大学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前瞻性收集的SSc患者队列数据,纳入符合ACR/EULAR 2013诊断标准的485例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电子病历获取骨健康参数(包括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结果、脆性骨折史及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OP定义为:股骨颈或腰椎T值≤-2.5、既往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髋部、椎体、肱骨或腕部)或GC治疗史(排除仅用于预防GC诱导OP者)。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OP相关因素,其中多变量模型通过多重插补法处理缺失数据(采用链式方程回归,m=20次迭代),并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肺功能指标(如DLCO、TLC)及疾病特异性抗体(如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等协变量。统计软件为SAS 9.4,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
共纳入485例SSc患者,平均年龄59.5±13.7岁,女性占82.5%,弥漫性皮肤型(dcSSc)占22.3%。OP患病率为23%(113/485),脆性骨折发生率为18%(89/485),其中椎体骨折最常见(9.5%)。单变量分析显示,OP与高龄(OR 1.04 [1.03–1.06])、dcSSc(OR 1.98 [1.23–3.17])、间质性肺病(ILD,OR 2.64 [1.71–4.09])、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阳性(OR 2.96 [1.83–4.79])及GC治疗(OR 4.32 [2.77–6.74])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证实,高龄(OR 1.06 [1.04–1.08])、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阳性(OR 2.22 [1.18–4.16])及GC治疗(OR 4.48 [2.42–8.26])为OP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GC使用者的OP风险较非使用者升高4.5倍,且风险与剂量及疗程正相关(每日泼尼松等效剂量>2.5 mg持续≥3个月)。其他因素如ILD(校正后OR 1.00 [0.55–1.81])和DLCO下降(OR 0.99 [0.97–1.00])未达统计学显著性。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本研究首次在大样本SSc队列中证实,GC治疗是OP的最强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传统因素(高龄、抗拓扑异构酶I抗体)更为显著。尽管ILD和低DLCO与OP存在相关性,但校正混杂变量后其作用被削弱,提示GC的骨骼毒性可能是SSc患者骨丢失的核心机制。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回顾性数据收集导致的偏倚及部分临床参数(如维生素D水平)缺失。未来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GC剂量与OP风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探索靶向干预策略(如早期骨保护治疗)以改善SSc患者的长期预后。
原始出处:
Midol C, Wiebe E, Siegert E, Huscher D, Béhal H, Launay D, Hachulla E, Matteson EL, Buttgereit F, Sobanski V. Osteoporosis is associated with anti-topoisomerase I positivity and glucocorticoids us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 Rheumatology (Oxford). 2025 Mar 1;64(3):1270-1276.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e142. PMID: 38452356.